時間:2017-11-27 10:34
來源:環保部
三、環境保護部6個區域督查中心更名為區域督察局
近日,中央編辦批復將環境保護部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由事業單位轉為環境保護部派出行政機構,并分別更名為環境保護部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督察局。
目前,環境保護部已印發各督察局“三定”方案,明確其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重新任命了各督察局局長等職務,各項工作正協調有序推進。
區域督查中心自2002年試點、2008年全面組建以來,在加強我國環境保護監督執法、積極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有效協調跨省界污染糾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一直為事業單位性質,影響了監督執法權威性。此次督查中心完成向作為派出行政機構的督察局的轉變,解決了督查中心的執法身份問題,將有力推進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
6個區域督察局將進一步強化“督政”職能,與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一起,共同構建國家環保“督政”體系,進一步完善了環境保護督察體制,為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規劃財務工作處于新的歷史起點上
尤艷馨: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能與大家溝通交流。借這個機會,首先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規劃財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規劃財務工作在環境保護工作全局中具有引領、支撐和保障作用。根據環境保護部“三定”實施方案,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主要負責組織編制、評估、考核綜合性環境保護規劃;承擔環境經濟形勢綜合分析工作,聯系扶貧開發、對口支援、西部大開發等專項工作;協調環境保護領域國家投資方向、規模和渠道并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組織實施,擬定生態補償政策并組織實施;承擔排污許可制實施、總量控制和排污權交易相關工作;擬定部門預算管理、財務管理、國有資產管理、政府采購、內部審計等規章制度并監督執行;承擔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監督檢查、績效管理等工作。
今年以來,全國環保規劃財務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嚴、真、細、實、快”的工作要求,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歸納起來,通過加強5方面重點工作,進一步強化5方面作用:
一、編制實施一批重要規劃,進一步強化“龍頭引領”作用
重點開展了4項工作:一是推進“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實施,目前看,進展好于序時進度。二是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落實為路線圖施工圖。三是編制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支持建設綠色宜居雄安,全面推進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啟動實施一批治污工作,11月13日,環境保護部與河北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媒體上已有廣泛報道。四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啟動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戰略研究。
二、深化形勢分析研判和區域統籌,進一步強化“決策協調”作用
重點開展了4項工作:一是加強環境經濟形勢綜合分析研判,及時跟蹤評估反映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建立環境經濟綜合決策機制,當好參謀助手。二是實行環保約束性指標綜合管理,按照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總量服從質量的原則,建立健全計劃管理、考核機制,整合各項考核,試行“三考合一”。三是落實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實行環境狀況和目標完成情況年度報告制度。四是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對口支援工作。
三、優化環保投資規模結構,進一步強化“支撐保障”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對環保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的環保專項資金規模預計將達到497億元,圍繞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以及農村環境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能力建設等方面,實施了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為改善環境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下大力氣抓好環保投資項目前期基礎工作,夯實項目儲備庫,對地方逐一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
四、嚴格環保資金項目管理,進一步強化“規范監督”作用
為規范資金管理,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提高資金分配公平性和使用績效,重點開展了3項工作:一是創新資金分配機制,更多采用因素法切塊,實行“雙掛鉤”。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實行專項資金季調度,開展績效評價試點。三是加強審計監督,參照審計署的模式,對專項資金項目開展監督檢查,嚴肅財經紀律。
五、創新環境治理政策機制,進一步強化“效率效益”作用
重點開展了3項工作:一是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皖浙新安江流域、閩粵汀江—韓江流域、桂粵九洲江流域、贛粵東江流域、津冀引灤入津等5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進一步研究擴大試點范圍。二是健全環境治理市場機制,推進第三方治理和排污權交易。三是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除了上述5個方面之外,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即推進排污許可制工作,我們將另行單獨向大家報告,大家也可以關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
規劃財務工作點多面廣,特別是按要素設置司局之后,承擔了更多的綜合性業務,總體看,各項工作推進有序有力、成效明顯,規劃財務工作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相關背景材料已經提前發給大家,具體我就不再展開了。謝謝大家。
引導貨運由公路走向鐵路對改善空氣質量意義重大
北京晚報:京津冀地區柴油大貨車污染排放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我們知道京津冀地區貨運量主要靠公路運輸完成,柴油貨車是污染排放大戶。最近有媒體報道稱,環境保護部在調研建議京津冀地區提高鐵路貨運比例,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謝謝。
劉友賓:為了解決重污染天氣問題,大家在不斷分析重污染天氣成因,現在專家們有一個說法,也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運輸為主的貨運交通結構是壓在區域空氣質量改善頭上的“三座大山”。近幾年來,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總體改善,但NO2平均濃度并沒有隨著PM2.5、PM10和SO2平均濃度的下降而下降,區域內除個別城市外,NO2濃度均超標。2017年上半年,NO2平均濃度仍呈上升態勢。北京近幾次污染過程中,硝酸鹽是PM2.5組分中占比最大且上升最快的組分。
專家研究表明,鐵路貨運的單位貨物周轉量能耗、單位運量排放主要污染物僅分別為公路貨運的1/7和1/13,所以引導貨運由公路走向鐵路對節能環保和改善空氣質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據有關統計數據,京津冀地區2016年貨運總量中,公路運輸占84.4%;區域內公路貨運以重型柴油車為主,保有量約83萬輛,占區域內汽車保有量的4%左右,氮氧化物排放占區域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五分之一。而且,今年該區域內重型載貨車的保有量仍以兩位數速度增長。重型載貨車在京津冀地區保有量過大、增速過快、排放氮氧化物過高是導致區域內城市NO2濃度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調整京津冀地區交通運輸結構,引導貨運由公路走向鐵路,減少重型柴油貨車使用強度,是改善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的關鍵舉措之一。為推進以公路運輸為主的貨運交通結構調整,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改善空氣質量,近年來,環境保護部在交通、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在用車環保監管。2017年4月,公安部下發通知,在交通違章處罰系統中增設超標排放處罰全國統一代碼,“環保取證、公安處罰”聯合執法機制已經建立并有效實施。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以來,北京市開展了以重型柴油車排放監管為重點的執法檢查,檢查機動車1472.6萬輛(次),查處違規車1.8萬輛(次),為去年同期的2.3倍。
二是推進津冀魯環渤海集疏港煤炭改由鐵路運輸。目前,天津港、黃驊港、唐山港、秦皇島港、濰坊港、煙臺港等已經停止接受集疏港汽運煤炭。此外,河北唐山、邯鄲,山東濱州、聊城等地對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鋼鐵、電解鋁生產企業,啟動鐵路聯絡線建設工作,據統計,每天可減少重型柴油車幾萬輛(次)。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積極推動和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把交通運輸結構調整作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提升鐵路貨運能力,完善鐵路運輸服務,推進集裝箱海鐵聯運,加快提高鐵路運輸比例;鼓勵發展清潔貨運車隊,實行錯峰運輸,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禁止柴油貨車運輸生產物資;加快建設互聯互通、共管共享的遙感監測網絡,對柴油貨車等高排放車輛,采取全天候、全方位綜合管控措施,實現超標排放、超載超限等違法車輛“一地違法,全國受罰”。
雄安新區生態環保規劃基本完成編制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并將雄安新區建設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請問現階段環境保護部在推動雄安新區建設上做了哪些工作?
尤艷馨: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并高度重視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突出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就把“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作為重要的任務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的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環境保護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積極配合協助支持河北省和雄安新區做好相關工作,主要做了以下3方面的工作。
一個是加強領導,建立工作機制。環境保護部召開部黨組會,專題研究雄安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立了由李干杰部長任組長、其他各位部領導任副組長的“推進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推進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機制。印發《關于近期推進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近期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任務和時限。剛剛我跟記者們已經通報了,11月13號,環境保護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簽署了推動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戰略合作協議,目前正在組建環境保護部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咨詢委員會。
第二個方面是積極解決突出問題。中央財政已在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中安排了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雄安新區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并且環境保護部率先在雄安新區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優先完成新區的醫院、學校等建設用地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另外,今年5月份以來,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指示要求,環境保護部會同河北省人民政府抽調了精干力量,對雄安新區開展環保專項督查,共清理“散亂污”企業12098家,并且交辦674個案件,目前已經整改完成636個案件,有38個正在整改當中。
可以這樣講,督查工作嚴厲打擊了新區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推動了雄安新區環境質量改善。
第三個方面是系統謀劃,做好頂層設計,發揮好指導和技術支撐作用。目前,雄安新區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劃有兩個,一個是河北省環保廳委托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牽頭編制《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第二個是河北省發改委委托中科院生態中心牽頭、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參與編制的《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積極協調河北省和規劃編制單位,加強對兩個規劃的指導,強化優先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生態空間管控的要求,將白洋淀等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加以強制性嚴格保護,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的生態空間,使其成為新區構建生態城市的重要基礎。
涉及到的這兩個規劃具體內容,請今天在場的這兩個規劃的首席專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王金南院長做一個具體的介紹。
王金南:各位媒體朋友好,我來補充介紹一下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黨組非常重視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在接到這個任務的第一時間,環境規劃院就聯合了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成了很強的力量,奔赴雄安新區,開展規劃調研,在規劃調研基礎上形成初步的方案,開展了跟總體規劃進行對接等工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