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1 13:18
來源:環保部
背景:媒體報道,舍弗勒大中華區CEO張藝林,9月14日致函上海市有關部門,稱其原材料供應商上海界龍金屬拉絲有限公司因環保問題將被關停,公司面臨供貨危機,并稱“此問題將會導致49家車企,200多款汽車或因此停產三個月,會造成3000億元的產值損失”。此后,舍弗勒又澄清說,已調動全球資源妥善處理供應鏈事宜,目前對主機廠整車生產影響可控。
新京報發表觀點:舍弗勒所稱的“危機”,實際上夸大了。汽車元件用的“滾針”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產品,不可能只有上海界龍金屬拉絲這一家公司生產,根據舍弗勒的澄清公告,從國外找到這種資源,保障對汽車廠的穩定供貨,并非難事。按照常識,對于環保不達標的廠商,環保部門不可能一上來就關停,應當是給過企業機會的。如果界龍金屬拉絲有限公司之前對于環保部門的整改要求置若罔聞,最終弄到如今被斷電、拆除設備的地步,那只能是自食其果。作為下游企業,在確定上游供貨商時,不能只看價格,環保同樣是重要的考量之一。如果當初在確定滾針供貨商時,舍弗勒能履行環保義務,要求供貨商嚴格執行環保政策,又怎么會落得個引火燒身的結局?環保收緊產生的沖擊是行業升級和企業轉型的動力。總有一些抓住機會,積極落實環保政策的企業會繼續生存下去,而且活得更好。這樣的優勝劣汰,才是經濟發展中的積極現象。環保不是請客吃飯,總要付出代價。面對有些企業的所謂“求救”,也需要認真對待,分析清楚事實和形勢,不可輕易讓步。這正是“鐵腕治污”的應有之義。
小蔣隨想:環保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與作為。在工業排污對環境構成巨大威脅的今天,要想不觸及某些企業的利益就實現環保,是癡人說夢。以往,恰恰是因為存在太多的投鼠忌器思維,有太多的說情與“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牽絆,在“顧全大局”的高論下,環保時常是說起來強硬、做起來疲軟。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深入人心,再想拿環保“傷害”經濟作為要挾,試圖繼續進行不環保的工業產業循環,不好使了!就本例而言,那份函件似乎是說N多車企都指著一家污染型零部件供應商活著,仿佛沒了這家污染企業,汽車工業就要“停擺”。外行人搞不清其中的虛實,但人們有理由發問:難道那個零件只能“無污染不生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這種“求救”難掩矯情。舍弗勒隨后澄清,已調動全球資源妥善處理供應鏈事宜,對主機廠整車生產影響可控。說到底,這是該公司對大中華區CEO言辭的“糾偏”,說明該公司也意識到“夸大其詞”對自身不利。環保工作肯定會面臨不環保者的閑言碎語,社會要明白為了環保必須承擔相應的成本,環保不會因為“損失論”半途而廢,這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