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1 09:28
來源:甘肅省人民政府
(五)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著力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推廣經濟高效、循環利用的畜禽養殖模式,引導養殖場因地制宜配套建設大型沼氣池、生物堆肥場和有機肥加工廠等設施,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積極支持第三方專業經營主體興建規模化沼氣工程、生物天然氣工程和有機肥生產設施,對一定區域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收集后進行專業化處理,沼氣用于向農戶集中供氣、發電上網或提純生物天然氣,沼渣生產有機肥,沼液通過農田利用或濃縮生產有機肥、生物農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就近就地用于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推廣秸稈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技術,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加快推進可降解地膜應用試驗和試點示范,扶持廢舊地膜回收網點建設,提升廢舊地膜處理加工水平。(實施主體:各市州、縣市區政府;牽頭部門:省農牧廳;配合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供銷合作社)
(六)規范處置農村工業固體廢物。加強農村地區工業企業危險廢物產生的監督管理,按照危險廢物規范化考核要求,督促企業嚴格按照環境保護要求貯存、轉移、利用和處置危險廢物,堅決查處在農村地區非法傾倒、堆置工業固體廢物的行為。加強農村地區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積極創新利用技術、大力拓展利用途徑,因地制宜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能源化、資源化等利用工作。(實施主體:各市州、縣市區政府;牽頭部門:省環保廳、省工信委)
(七)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實現污水收集處理。充分尊重群眾的選擇,對一般村莊重點推薦三格化糞池式、雙甕漏斗式廁所;在山區或缺水地區的村莊,使用糞尿分集式廁所;在城鎮污水管網覆蓋到的村莊、農村新型社區、重點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村莊,使用下水道水沖式廁所。農村實現雨污分流,村莊能納入城鎮體系的要納入城鎮體系,不能納入的要建立起或集中或分散的污水處理系統。(實施主體:各市州、縣市區政府;牽頭部門:省愛衛辦;配合部門:省委農工辦、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農牧廳、省水利廳、省建設廳)
(八)推動農村改路、改水和村莊綠化。抓好農村道路建設,加大農村暢通工程實施力度,積極推進通村道路建設和村內道路硬化。深入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力爭做到自來水入戶全覆蓋。加大森林生態文化宣傳力度和城鄉植樹造林力度,提高綠化覆蓋率,廣泛動員群眾在房前屋后、道路兩旁、村莊周圍、田頭地埂開展造林。(實施主體:各市州、縣市區政府;牽頭部門: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
(九)解決城鎮“馬路市場”、亂貼“小廣告”等問題。以人口密集區域、景點景區為重點,加快公共停車場及路外停車泊位建設,切實解決停車難問題。取締有礙交通、影響市容的“馬路市場”,打擊非法張貼噴涂“小廣告”行為。(實施主體:各市州、縣市區政府;牽頭部門:省建設廳;配合部門:省公安廳、省旅游發展委、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愛衛辦)
(十)推進城鄉風貌整治。城鎮建設要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抓好市政設施建設,結合海綿城市、棚戶區改造和地下管廊改造等項目,全面改造城市地面、建筑立面、空中線網、天際線,提升城鎮整體形象。村莊建設要崇尚自然、依山就勢、就地取材,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全面實現改路、改房、改水、改廁、改圈,凸現田園風光、自然風貌。要順應生態肌理、山脈紋理,不搞推倒重來、大拆大建。(實施主體:各市州、縣市區政府;牽頭部門:省建設廳)
(十一)健全完善管理長效機制。創新責任機制,主要街區、主要道路、主要企業、主要村莊要定人、定時、定崗,實施網格化管理,把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創新管理機制,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數字城管、機械保潔,建成一批數字管理系統和管理平臺。創新投入機制,注重發揮市場作用,通過規范的政府購買服務、PPP模式等引入社會資金,參與垃圾回收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開放環衛清運保潔市場,探索保潔或收運外包。探索獎補機制,引入第三方專業評估驗收,分等次進行獎補。(實施主體:各市州、縣市區政府;牽頭部門:省建設廳)
三、實施步驟
(一)2017年8月底,各市州、縣市區政府按照全域無垃圾行動目標任務要求,統籌安排,全面梳理提出治理的目標,制定本地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三年工作計劃以及城鎮、村莊風貌整治方案,明確工作標準和階段目標,制定考核激勵措施,分級召開會議進行動員部署,組織開展業務培訓。
(二)2017年12月底,全面完成城鄉陳年垃圾清理。所有鄉鎮、村莊的保潔員全部配備到位并正常開展清掃保潔工作。以縣為單位確定不同區域的垃圾處理模式,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垃圾處理設施和收運系統建設規劃,落實具體項目布局和籌措資金,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徹底整治城鎮車輛亂停放及“馬路市場”、“小廣告”等問題。徹底清理亂搭亂建,拆除占綠、毀綠的違章建筑。所有村莊人畜分離,建筑材料和生產生活資料有序堆放。
(三)2018年12月底,公共停車場及路外停車泊位建設到位,切實解決城鎮停車難的問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排水管網統籌建設、協調運行,村莊建立起或集中或分散的污水處理系統。老舊失管小區、背街小巷完成修整改造。
(四)2019年6月底,全省所有鄉鎮垃圾轉運場(站)、村莊垃圾收集點、收集車輛、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所有村莊的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在縣市區、鄉鎮、村分別建設符合本地實際的城鄉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網絡,初步形成可行、有效、穩定的村莊保潔管理機制;農村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3%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3%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農村地區工業危險廢物無害化利用處置率達到95%。各市州完成城鎮、村莊風貌整治任務。
(五)2019年10月底,各市州組織對所轄縣區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進行驗收,整改存在的問題。
(六)2019年11月—2020年3月底,省政府組織對各市州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進行驗收,未通過驗收的市州完成整改達到驗收標準。
(七)2020年4月—2020年6月底,對全省全域無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進行全面總結,交流經驗,表彰先進。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