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04 09:35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曉佳
8月9日,E20—MBA班正式開課,首期課程面向E20環境平臺全體員工,邀請到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薛濤,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環境商學院院長夏志祥等講師,為學員們帶來了深刻、有價值的課程內容。
開班儀式上,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E20-MBA班發起人張麗珍介紹,E20—MBA班是E20商學院繼創辦E20環境產業CEO特訓班之后,開辦的又一專業課程系列。她強調,E20—MBA班的成立,是為了更好培養員工,幫助員工成長。E20—MBA班,是用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待員工,以前員工是成本,強調以最小的花費實現預期的目標。而現在,人力是資本,每一個員工的成長都將對公司價值的提升帶來助力。
首期課程,薛濤將MBA課程內容,與E20 的業務相結合,從企業戰略到公司各個版塊的具體業務分析,用具體案例為學員們解析了如何從企業戰略角度出發,合理安排工作。他強調,工作即修煉,MBA課程的培訓,不僅在知識的增長,重點是要培養員工的邏輯思維,以及壯大公司的配置。學習是一個過程,管理更不可能一學就會,需要與實踐相結合。
夏志祥從企業CEO的思維角度,為學員們講授了商業邏輯該如何構建。他指出,管理企業,要重點關注5個重要板塊,組織架構、流程設置和再造、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目標設定與管理。管理是理順企業內部人、物、事的關系,為經營服務,管理水平要結合業務所處的階段,并與經營水平匹配。管理的核心分為:責任、權力、利益,需要對績效負責。這些商業思考,對學員們啟發很大。
首期課程中,傅濤結合E20的商業邏輯,系統為學員們介紹了商業邏輯的指導意義,并從高層、中層、基層三個角度,指導每位員工未來努力的方向。他指出,E20是一家平臺公司,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最終都可能走向行業的頂端。7年前,E20就開始探索商業模式,現在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和邏輯:追求卓越,用極致化超出用戶預期;他贏是自贏的基礎,收益源于增量;自強是合作的基礎;不斷創新就是最好的保護;為用戶著想,為對的客戶服務;藍色思維,產業共生。一家公司要走得長遠,應該有一個自己穩定的商業邏輯。傅濤詳細為學員們講解了E20 的商業邏輯。
商業邏輯背后的思考
第一、追求卓越,用極致化超出用戶預期。
社會在不斷變化,也影響了商業邏輯思維的變化。
“顧景舟是著名的紫砂壺大師,他做的一把壺大概賣到幾萬塊,但這些價值幾萬元的紫砂壺從使用功能上說和普通的壺是一樣的;一位一線明星出場費可能是一般電影演員的幾千倍;一位一流物理學家的價值等于100位二流物理學家,就像有人說,一個愛因斯坦的貢獻率可能抵過100個普通的物理學家的貢獻率一樣…….”
現在社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在改革開放之前,產品是供不應求的,中國的商業邏輯都是基于生產。但改革開放之后,因為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市場,有90%的產品被中國做成了供大于求。這時候才發現,如果只是簡單的生產產品,基本很難賺到錢。
E20最早是做網站起家的,幾乎與搜狐同一時代,2000年中國水網成立。網站興起之前,閱讀內容是要交費的,隨著網站業務的興起和繁盛,內容的獲取趨向免費化,因此,很多網站開始從拉廣告這條路尋求突破。這條路,讓搜狐、新浪火了一陣,中國水網也在這條路上摸索了一段時間,但后來又發現做廣告不賺錢了,因此開始探索辦論壇,并開辦了行業第一屆水業戰略論壇,后來又有了固廢戰略論壇、上海水業熱點論壇等等。現在辦論壇的單位越來越多,甚至一年能有上千上萬的行業論壇。
產品的衰減,與供給的變化有著必然的聯系。因為資源的大量富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資本化、國際化的促進。只要哪一個供給產品火了,就會出現一批公司,蜂擁而上。
“人無我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E20提出要追求極致,超出客戶預期。傅濤指出,追求極致,并不是追求完美,沒有任何事物會是完美的,“極致”強調的是比客戶的預期高。只有用這樣的精神去做每一個業務,做每一件小事,才能做好。
學員認真做筆記
第二、他贏是自贏的基礎,收益源于增量。
傅濤介紹,“有人曾做實驗驗證先利他可能帶來的價值。實驗讓50個人在50個氣球上分別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50個氣球打亂,要求這50個人在5分鐘之內,從50個氣球中找到寫有自己名字的氣球,結果,第一次實驗,大家都很忙亂,只有極個別的人找到了正確的氣球。第二次,實驗改變了規則,要求每個人只要找到寫有名字的氣球就大聲讀出來,結果,三分鐘內,50個人都快速找到了寫有自己名字的氣球。”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