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28 09:24
來源: E20水網固廢網
作者:湯明旺 李艷茹
近日,貴州省政府采購網公布金沙縣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及焚燒發電一體化項目中標結果。資料顯示,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標該項目,中標單價為255.00元/噸,總投資約4.2億元。
項目情況
據悉,金沙縣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及焚燒發電一體化項目,將同步建設一座垃圾處理規模不低于500噸/日焚燒發電廠和覆蓋城鄉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并全覆蓋收集城鄉生活垃圾。建設資金預算約為4.2億元,由中標人自行承擔(含征地拆遷費、進場道路、取水、基礎設施、焚燒發電廠設備、收運設備等)。具體內容包括:
(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選址在金沙縣安洛鄉,占地約80畝,建設總規模不低于500噸/日,主設備采用先進成熟的爐排爐垃圾焚燒生產技術,采用中溫中壓余熱鍋爐(395℃,3.8MPa)。尾氣處理采用國內先進、穩定的帶SNCR的半干法脫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的工藝技術方法。環保指標全面符合國家最新排放標準,部分重點指標優于歐盟2000標準,從而實現金沙縣城鄉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二)生活垃圾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必須采用環保深埋垃圾桶+吊裝式垃圾壓縮車收運方式,環衛設施設置須做到城鎮、小區院落、公路沿線、村(社區)、村民組全覆蓋,垃圾收集收運須做到城鎮、小區院落、公路沿線、村(社區)、村民組全覆蓋,平均單程運距為86.7KM。應配套建設智能化運營管理平臺,實現收運工作智能化管理。
關于價格
采購文件顯示,該項目本項目年服務費采購預算約為42924000.00元/年。服務報價最高限價為280元/噸。
由于項目服務周期長,為保證后續服務質量,防止惡性競爭,招標費還設置了最低中標價格:投標人在投標函中所報的綜合單價低于230元每噸的投標報價,需另行提供詳細的財務分析說明(含建設成本、營運成本、資金回報和利潤等),若無法提供詳細的財務分析的服務報價得分按0分處理。投標人的投標綜合單價未低于230元每噸的則無需提供詳細的財務分析。
此外,在采購文件“定標原則”中顯示,該項目最低報價將不作為中標的保證。當兩家及其以上投標人的綜合分相等時,以報價分高者排名在先。評分標準包括如下幾項:
技術分(共57分):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方案(8分)、環衛設施設置及垃圾收運方案(40分)、垃圾焚燒發電營運管理方案(9分)
商務分(共13分):業績分(6分)、垃圾焚燒發電部分資信分(4分)、投標人主要承諾分(3分)
服務分(30分):服務報價得分=評審基準價/投標人的有效投標報價*30 分。
關于一體化
該項目的255元/噸的中標價離不開“清運處理一體化”的加持。隨著城市公共事業市場化逐漸深化,環衛領域一體化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根據E20的觀察,環衛一體化可分為兩個維度:一是業務環節的一體化,即環衛各個環節串聯起來,形成清掃、收集、運輸及處置的一體化;二是業務范圍的一體化,即將城市環衛和農村環衛結合起來,形成城鄉環衛一體化。金沙縣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及焚燒發電一體化項目是兩個維度一體化的綜合,可以說是國內環衛一體化PPP項目的典型。
環衛一體化PPP對于業內企業而言應該是個不小的福音。E20研究院持續跟蹤發現,隨著競爭加劇,單一環節的服務費下降趨勢明顯。以垃圾焚燒服務費單價為例。1999年,上海江橋垃圾焚燒項目的垃圾處理服務費為213元/噸;2009年,這一數字即跌破100元,達到90元/噸;隨后繼續保持下降趨勢,直至2015年末跌破20元大關(18元),此時的價格較上海江橋項目已經下跌了逾90%。“18元”引入很大爭議。但一直被口誅筆伐的垃圾焚燒“價格戰”并未真正偃旗息鼓,2016年9月某項目以單價23元/噸中標……反過來看金沙縣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及焚燒發電一體化項目,中標價是255元(含清運和處理兩個環節),所能獲得的收益將明顯優于單一處置環節。對那些深耕環衛業務、運營經驗豐富、技術能力較強的社會資本而言,環衛一體化PPP項目是加快搶占市場份額、促進企業穩健發展的良機。
實際上,國家多個政策不斷推動環衛一體化PPP模式。《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提出推進市縣、鄉鎮和村級污水收集和處理、垃圾處理項目按行業“打包”投資和運營。《關于市政公用領域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介工作的通知》(財建〔2015〕29號)明確要求“城市供水、污水處理、供熱、供氣、垃圾處理項目應實行廠網一體、站網一體、收集處理一體化運營,提高服務質量”。《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17〕17號)提出“理順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管理體制。探索建立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統一管理體制,切實解決多頭管理問題。”具體還包括推動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完善農村垃圾“戶分類、村組收集、鄉鎮轉運、市縣處理”集中處置與“戶分類、村組收集、鄉鎮(或村)就地處理”分散處置相結合的模式,推廣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最近出臺的《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財建[2017]455號)更明確要求以全面實施為核心,在污水、垃圾處理領域全方位引入市場機制,推進PPP模式應用,對污水和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處置各環節進行系統整合,實現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和垃圾處理清潔鄰利,有效實施績效考核和按效付費,通過PPP模式提升相關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
從邏輯上講,環衛一體化PPP項目順利實施,將在項目層面實現規模效應、協同效應,降低投資、建設及運營成本,對政企雙方均有利,也有助于提高整個城市的環境質量、最終有利于社會公眾。對于參與的有關企業而言,環衛一體化PPP項目整合程度越高,意味著項目本身帶來的整體收益將更為可觀;地方政府則是可以通過實施環衛一體化項目,一次性解決本地城鄉、環衛上下游各環節問題,便于從“大包大攬”中解放出來,專注于監管和績效考核。這也是環衛一體化PPP項目越來越多,且落地率較高的原因。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中,據E20不完全統計,環衛一體化PPP有50多個,其中執行階段有18個,落地率近35%(和全國入庫項目的整體落地率相當)。
但實操方面,環衛一體化PPP項目也面臨一些“痛點”。最大的問題是績效考核和付費機制,在涉及縣市甚至鄉鎮、村莊時尤為突出。不少綜合性強的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合作邊界較為模糊,在執行層面政府和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可能因為某些細節(如實際收運量、運距、處理量、考核標準等)而產生分歧。如果涉及存量設施設備、人員安置或者使用者付費等問題,項目實施的難度和風險也將增加。此外,對地域、季節、特殊活動等因素也應提前預判,并在PPP合同或補充協議等文本中予以體現,避免給實施埋下隱患。總之,選擇合適的政府、參與合規的項目、爭取合理的回報,同樣適用于環衛PPP領域。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