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27 11:24
來源:魚丸米線的工作室
生化處理法簡稱為生物處理法或生化法。該法的處理過程是使廢水或固體廢物與微生物混合接觸,利用微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作用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某些無機毒物(如氰化物、硫化物等),使不穩定的有機物和無機毒物轉化為無毒物質的一種污水處理方法。按照反應過程中有無氧氣可分為好樣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
生化系統浮渣的產生原因及對策
一、生化池產生浮渣原因
1.來自活性污泥系統的不正常代謝,也可能是無機顆粒上浮導致。
2.二沉池浮渣:來自生化系統的浮渣、二沉池活性污泥硝化后污泥上浮、二沉池缺氧嚴重導致厭氧污泥上浮。
二、浮渣種類
1.黑色稀薄的液面浮渣:活性污泥缺氧
2.黑色而且堆積過度的液面浮渣:污泥嚴重缺氧或厭氧。
3.棕褐色稀薄的浮渣:不堆積就正常。
4.棕褐色而且堆積過度的浮渣:污泥內部產生硝化反應;嚴重絲狀菌膨脹。
三、浮渣結合分析故障
1.黑色稀薄液面浮渣:控制DO值,判斷是否存在溶解氧相對不足或局部不足。需要全面進行測定確認。對于由于廢水本身缺氧過度導致色澤變黑可以通過加強回流廢水緩解浮渣大量出現。
2.黑色堆積過度液面浮渣:鏡檢沒有發現活性污泥類原生動物,污泥顆粒分散不絮凝,沉降性能不好,上清液渾濁,污泥沉淀色澤暗淡偏暗黑。
原因:溶解氧不足,局部出現厭氧或缺氧。
3.棕褐色稀薄液面浮渣:結合沉降比發現上清液略顯渾濁,含有解體的細小顆粒物質,間隙水清澈,浮渣具備粘性,不易攪動下沉。
原因:F/M小于0.05,而且持續時間長。
4.棕褐色堆積過度液面浮渣:
1).與絲狀菌有關;結合鏡檢和SVI或者結合SV進行判斷是否絲狀菌膨脹。
2).與活性污泥反硝化有關:結合SV,發現細小污泥絮團向上浮起,堆積液面,通過攪拌后可以快速下沉;在測定C/N,確定進水是否含有過量的N,在碳源不足的情況下,污泥容易發生反硝化,同時確保溶解氧大于3mg/L。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