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21 13:01
來源:環保部
7月20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環境保護國際合作情況。國際合作司司長郭敬、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余立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張潔清參加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
環境保護部例行新聞發布會現場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環境保護部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
大家知道,1972年,聯合國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開啟了現代環境保護的征程。只有一個地球,環境保護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中國政府派出代表團參加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并于1973年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作為發展中的環境大國,中國政府致力于解決國內環境問題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事務,為促進全球環境與發展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環境保護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郭敬、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余立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張潔清,向大家介紹中國開展國際環境合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先請郭敬司長介紹情況。
環境保護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郭敬
郭敬:45年前的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第一次人類環境大會,環境問題首次上升到全球合作層面,開啟了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的大門。距離這次人類環境會議的召開迄今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環境與發展仍然是全球和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中國目前也面臨發展與保護的矛盾,環境壓力仍然巨大,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
在努力解決自身環境問題的同時,中國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并不斷深化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環境保護部履行國家賦予的環境保護國際合作職責,與100多個國家開展了環保交流合作,與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近150項合作文件,與多個國家、國際或區域組織建立合作機制,打造合作平臺,已經形成了高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合作局面,在促進國內環保工作、履行國際履約義務、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在推進全球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成效顯著。《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國際社會達成并實施的最為成功的多邊環境公約,在其框架下中國累計淘汰的消耗臭氧層物質占發展中國家淘汰總量的50%以上,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
近年來,中國已經從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的一個學習者、參與者、受益者,逐步變成分享者、推動者、貢獻者。過去5年,中國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等一系列新發展理念,對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產生積極影響,受到國際社會重視。聯合國環境署2016年發布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行動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實踐者,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在建設生態文明方面的大膽實踐和嘗試,不僅有利于解決自身資源環境問題,還將為后發國家避免傳統發展路徑依賴和鎖定效應,提供可資借鑒的示范模式和經驗,有利于推動建立新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中國是南南環境合作的積極倡導者、支持者和實踐者。中國自身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全球南南環境合作提供支持,與發展中國家共享經驗,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實施了南南環境合作綠色使者計劃,支持聯合國環境署設立南南合作中國信托基金,與東盟國家共同制定環境合作戰略和行動計劃,發起中非環境合作部長級對話,與南亞、阿拉伯、拉美及南太平洋國家開展政策交流。
中國通過多年來與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環保合作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的環保理念和經驗,促進了環保技術水平提升和環保產業的發展,對中國的生態環保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在中日韓三國、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東盟和中日韓(10+3)、西北太平洋、東亞海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框架下,積極參與區域環境合作倡議,貢獻中國力量。
“一帶一路”倡議是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生態環保合作是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環境保護部正在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提出的建設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和建立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倡議。
積極參與和務實促進國際環境合作,既是中國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加強生態環保的內在需求,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中國將繼續拓展和深化環保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加強南南環境合作,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在支持國內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質量改善工作的同時,為全球及區域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應有貢獻。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人民日報:《水俁公約》將于今年8月開始生效,請問貴部做了哪些準備,是否有所欠缺,發達國家有無履約支持?
郭敬:謝謝,國際環境公約的履約是環境保護部開展國際合作的一項重要工作與職責。過去多年來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研發機構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也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肯定。你提到的具體問題,我很榮幸有兩位高層專家加入今天的會議。我想邀請余立風先生回答這個問題。余立風先生是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對外合作中心同時也是環境保護部環境公約履約技術中心。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