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5 00:2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毛茂喬
“危廢行業的發展非常有意義,危廢領域和環保其他領域之間的人才也在快速流動,同時很多企業正涌入該領域,加速整個行業的演化過程。”6月24日,澤明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亞超在2017固廢熱點系列論壇——首屆危廢論壇上,詳細解讀了危險廢物處置現狀,并對行業的發展前景做出展望。
澤明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亞超
以下為嘉賓現場發言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王亞超介紹,澤明環境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成為“改善縣域人居環境的環境綜合服務提供商”,現在主要有三條核心產品線:固廢處理、生態修復、環境管理。澤明環境希望通過全鏈條的服務能力,形成前端監測、后端治理及微循環大循環的環境管理新模式,從而成為國家環境領域的標桿示范企業。目前澤明環境正在河北廊坊新建一個項目,處理量為10萬噸/年;同時也在其他地方開展危廢領域的收購并購。
王亞超分享了自己在危廢行業的體會和感觸,“從2008年到現在,看到危廢行業起起落落,但總體上是往一個整合的方向和更好的趨勢上發展”。目前,危廢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在市場占有率有6%左右,這在任何行業都是很小的數字。王亞超認為,現在危廢行業沒有絕對領先的企業,絕對領先的定義是第二三四五的市場占有率加起來也沒有第一多,因此整體形式呈現出小、散、亂的特點。
危廢處置現狀分析
(一)宏觀調控
隨著環保督查的力度越來越大,危廢領域也需要有效的監管。王亞超回憶,“前幾天去考察化工區里的企業,7家里只有1家把產生的危廢交給危廢企業去處置,剩余6家都私自去處理,可見這個行業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宏觀調控方面,主要有以下三個趨勢:第一,環保立法日趨完善,有法可依。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于2016年8月1日起實施。第二,行政審批逐級下放,簡化行政審批。2013年12月10日,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審批下放至省級環保部門。危廢行業環評審批也從2013年開始逐級下放。第三,環保監管力度加強,過程監管加強。2016年成立的環保督查組,在全國范圍進行環保督察,環保部印發《“十三五”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明確將危廢督查考核納入到地方環保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不少與會嘉賓表示,危廢在管理層面比較缺失,所以只有從宏觀上完善監管,才能更好地發展。
(二)市場發展
關于整個市場,以前是重無害化、輕資源化,現在有重資源化的發展趨勢。當下整個無害化處置產能相對不足,但發展比較迅猛;資源化產能較充足,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在環保調控力度加強的情況下,很多資本躍躍欲試,進入危廢處置行業,包括一些大型集團,房地產企業,綠化企業,或者投資機構等。大家對整個危廢領域比較看好,所以加速行業整合并購。
王亞超認為,危廢領域熱度過高,風險也隨之加大。很多人涌入危廢領域,易產能過剩,收購并購企業之后,在運營管理上遇到很大問題。對澤明環境來說,雖然有比較強大的背景,也有一些資本,但還是基于產業新城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危廢去配套處理。
(三)技術研發
危廢處置在國內只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從業人員較少。近幾年發展迅速,專業技術人員需求激增。因此危廢領域面臨專業人才短缺問題。王亞超強調,危廢領域需要化學工程方面的技術人才,而不是環境管理,因為危廢跟傳統的環保領域不太一樣,它偏化工。
技術方面,無害化處置(焚燒、填埋、水泥窯協同處置)發展較快,但危廢處置水平有待提高。資源化利用技術雖然種類較多,但總體技術水平較低。一些現在研究得比較多的新技術,如等離子熔融、超臨界水氧化,還不夠成熟,所以希望各家企業可以在技術研發上一起進步。
(四)運營管理
在運營管理方面,行業內比較缺失全過程運營管理的意識,中間管理環節漏洞較多。運營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模式的推廣和創新。
危廢處置前景展望
針對現狀,危廢的未來展望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加強無害化和資源化技術研發,新技術快速應用;危廢市場產能不足,建設加快。王亞超表示,希望形成較大的總體技術研發平臺,可以進行資源共享。第二階段是監管制度逐漸完善,運營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大量資本涌入,項目整合加劇。第三階段是危廢處置技術完善,運營管理水平普遍達到較高水平,危廢市場逐漸飽和,項目整體利潤趨于微利狀態,就像歐美等發達國家一樣達到基本飽和,但短時間內難以實現。
王亞超認為,未來平臺型公司將在危廢處置發展中起關鍵作用。下圖內圈代表環保業務能力,是比較具象的方面;外圈代表環保綜合能力,更加關鍵,包括人才引進、合作模式、融資模式、研發能力、資源整合等。另外發展模式的研發也值得重視,當系統規劃都具備的時候,才能構建出真正了不起的企業。澤明環境希望往這個方向去發展,也希望同各家企業一起共建藍海。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