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07 10:20
來源:長沙市人民政府
日前,北極星環保網獲悉,《2017年度長沙市生態壞境(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已經印發。全文如下:
2017年度長沙市生態壞境(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改善環境質量有關工作要求,促進生態質量提升、生態功能逐步改善,實現“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有序推進我市生態環境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打造“生態強省”為契機,以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為統領,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以生態環境安全為底線,以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強士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現全市環境質量全面捉升,打造“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的品質長沙。
二、實施原則
(一)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應以問題為導向,重點開展調查詳查、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強化監管等方面的工作,堅決守住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土壤環境質量底線,從當前最突出、百姓最關注的農村環境間題入手,重點解決上級迫切要求、百姓感受強烈的污水、垃圾、畜禽、士壤等間題。
(二)堅持突出重點、明確目標。應以農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為重點,明確監管的重點污染物、行業和區域,嚴格控制新增污染,同時緊扣重點任務,設定有限目標指標,以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三)堅持分類管控、綜合施策。應不斷提高士壤污染防治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捉出分類管控要求,對未污染的、已污染的土壤分別捉出保護、管控及修復措施,實現閉環管理,不留死角。
(四)構建長效機制、穩步提質。注重構建生態自然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長效工作機制,不斷探索治理技術,完善農村環保市場化運行機制。
三、重點任務
(一)建立自然生態保護屏障
l、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紐《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和中央、省級部署,在2016年初步“三上、三下”生態保護紅線建議方案的基礎上,繼續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的恩路,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市“一張圖”。(責任單位:由市環保局牽頭,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農業委、市住建委、市水務局、市林業局、市園林局等配合,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實施)
2、開展“兩區三園¨專項清理整治。規范全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以下簡稱“兩區三園”)和綠心地區的保護、開發利用工作,完善“兩區三園”和綠心地區的基礎調查、規劃和日常監管,清理整治違法違規環保建設項目,實施長效管理,確保“兩區三園”和綠心地區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良性發展。(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兩型辦、市園林局、市國土局、市林業局根據各自職責牽頭負責相對應的工作,各園區管委會、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實施)
(二)全面開展土壤污染調查
1、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完成環保部土壤環境污染狀況詳查。重點對工業園區和工礦企業、垃圾填埋場和危廢處置場、礦山開采區和污水灌溉區、畜禽養殖場和受污染地塊進行摸底調查,初步查明我市土壤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及生活污染源分布情況,完成潛在污染場地的排查、資料收集與信息入庫,開展地塊污染風險篩查,為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捉供支撐。(責任單位:由市環保局牽頭,市國土局、市農業委、市國資委等單位配合,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實施)
2、加強監測與信息共享。整合優化全市士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開展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培訓,按照省級部署要求,完成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設置和士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在七寶山地區等重點防控區補充設置監測點位,增加特征污4-染物監測項目。整合國土、農業、環保等部門相關數據,推進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立。整合各類土壤環境監測資源,加強數據共享,發揮土壤環境大數據在污染防治、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農業生產等領域的作用。(責任單位:由市環保局牽頭,市國土局、市農業委等單位配合,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實施)
(三)大力加強土壤環境監管
1、嚴格項目環境準入。嚴格執行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評有關政策,對規劃環評和有色金屬、電鍍制革、化工醫藥、鉛蓄電池、印刷、危險廢物、加油站等可能對土壤造成重大影響的項目,要將土壤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環評的重要內容,并監測特征污染物的土壤環境質量本底值,防止新建項目對士壤造成新的污染。涉重點行業的,要與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并向社會公開。(責任單位:由市環保局牽頭,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實施)
2、嚴格建設用地準入。將建設用地士壤環境管理要求納入城市規劃、供地管理和土地開發利用管理。建立調查評估制度,對擬收回士地使用權的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以及現有建設用地用途改變的,須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開展士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未按要求開展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與備案的,特別是環保搬遷的工礦企業用地和政府士地儲備機構擬收儲的工業倉儲用地,不得辦理收儲、征收、供應等土地流轉相關手續。逐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明確分類管理措施,暫不開發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要劃定管控區域,制定周邊影響區域環境保護方案,并開展士壤環境監測;存在污染擴散風險的要制定環境風險管控方案;發現污染擴散的,要封閉污染區域,采取污染物隔離、阻斷等工程和管理措施。(責任單位‥由市國士局牽頭,市住建委、市規劃局、市環保局等單位配合,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實施)
3、嚴格固體廢物售理。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放射性廢物集中處置監管,防止對周邊土壤造成污染。開展尾礦庫、煤稈石、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冶煉渣以及脫硫、脫硝、除塵產生固體廢物的堆存場所的專項排查和整治。啟動長沙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與垃圾協同處置二期工程建設,完成生活垃圾深度綜合處理(清潔焚燒)項日建設,嚴格遵循有關污染物控制標準及技術規范。(責任單位‥由市環保局牽頭,市住建委、市城管局配合,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實施)
編輯:洪翩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