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25 11:29
來源:泰州市政府
我國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為節能環保產業釋放新的需求和領域。近年來,國家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有關政策相繼出臺,能源發展戰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實施,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創造了良好環境。“十三五”期間,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落實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行動計劃”,做好農村與生態保護修復、核與輻射環境安全保護,實施能源總量控制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將催生巨大的節能環保市場需求,倒逼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將保持年均15%~20%的復合增長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泰州生態名城建設為節能環保產業提供新的動力和平臺。“十三五”時期泰州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推動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聚焦發展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節能與新能源等三大產業,實現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迎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泰州應當抓住“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沿海開發等國家戰略實施和國家政策導向機遇,立足市情實際,加快培育新動力,增創區域競爭優勢,推動節能環保產業智能化、高端化、市場化發展,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綠色發展為統領,以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為導向,以促進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根本,強化政府引導,完善政策機制,培育規范市場,創新產業經營模式,大力推進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由中低端為主向更加注重中高端發展轉變,企業由以產品經營為主向總承包一體化經營轉變,園區由企業集中向創新集群轉變,產業由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向先進制造業與節能和環保服務業互動并進轉變,使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泰州市新的經濟快速增長點,為推進生態名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加強政府監督管理和行業自律,落實政策激勵機制,完善平等準入、綠色采購、節能與環境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滿足節能環保市場需求。
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強化規劃引導,注重頂層設計與鼓勵基層探索相結合,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分類指導,全面推進節能環保產業可持續發展。著力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加快示范工程、示范基地建設,以點帶面,實現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示范帶動整體發展。
堅持創新引領與特色發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立足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具有國際品牌的產品。全面推進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總承包、建設制造與服務互動并進等經營模式創新,以模式創新激發新興優勢發展領域。
(三)主要目標
產業規模進入省內中上水平。到2020年,全市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達到600億元,比“十二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長15%以上,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以上。
裝備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部分節能及水、大氣污染防治等裝備達到國內領先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環保產品及綠色產品認證達100個。
節能環保服務業全面發展。節能服務業、環保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到20%以上,占節能環保產業總增加值達30%以上。合同能源管理、“互聯網+節能環保服務”、第三方環境污染治理、第三方環境檢測等各類服務業得到全面發展。
規模骨干企業帶動力增強。培育新增2家銷售收入超20億元企業、10家左右超5億元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市場競爭力強的節能環保產業龍頭企業。
三、發展重點
(一)引導高端節能環保裝備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動重點領域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升級換代
立足泰州節能環保產業現有基礎,在市場應用廣、節能減排潛力大、需求拉動效應明顯的領域,重點發展節能技術裝備、環保技術裝備、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環境友好產品4大類產品。
1﹒節能技術裝備。冶金、建材、化工、紡織等重點行業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技術裝備生產和使用,加快發展太陽能、高效光伏組件、燃氣、智能電網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業。以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節能減排前沿技術為重點,著力攻克超節能高效中小型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二氧化碳熱泵、高效大面積雙管板式換熱器、二氧化碳及R32環保節能壓縮機及機組、熒光燈用高性能固汞清潔生產關鍵技術。優先發展節能家電、新能源設備、半導體照明等產品生產。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環保鍋爐、節能環保型冷軋機等窯爐配套設備、高效電動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裝備、蓄熱式燃燒技術裝備、余熱回收裝置、耐熱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節能構件、空氣源三聯供空氣空調器等節能技術裝備等產品生產。
2﹒環保技術裝備。以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為導向,重點發展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裝備、水污染防治技術裝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技術裝備,加快培育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裝備制造業。大氣治理技術裝備,著力攻克脫硫脫氮除塵一體化等關鍵裝備技術瓶頸并實現產業化,重點發展大氣細顆粒物污染防控設備、鋼鐵、燃煤發電、以及工業鍋爐煙氣脫硫脫硝裝備、燒結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裝置、工業有機廢氣治理裝備、柴油機尾氣處理裝備。水治理技術裝備,著力突破廢水治理與中水回用技術、重金屬污染治理適用技術等關鍵技術,加快高效的水處理技術裝備、水處理膜(高效分離膜)、水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與設備的研發和生產,重點發展樓宇雨水收集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船用污水處理裝置、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污水處理泵閥、農村微動力新型高效污水凈化處理設備、水污染在線監控檢測儀等環保產品生產和應用。固體廢物處理及土壤修復技術裝備,重點發展生活垃圾收集壓縮運輸裝備、高效固液分離機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裝備、污水處理廠污泥深度脫水技術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設備、土壤污染監測裝備。
3﹒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提高資源產出率、綜合利用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著力發展工業廢棄物、農業秸稈、建筑廢棄物等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生產,開發利用污泥等產業廢物生產新型建材、活性炭、有機肥、生物能源等成套化技術裝備。突出資源分檢、回收和利用技術裝備研發和生產,加快建設餐廚、建筑廢棄物、廢舊汽車及輪胎資源化利用工程設施。
4﹒環境友好產品。針對建設低碳型社會、綠色消費及人們健康生活需求,全面推進家居、建筑建材、辦公用品、家用電器、包裝印刷和乘用車等無污染、對人體無傷害、可回收利用的環境友好產品研發和生產。助推林海集團、雙登集團、春蘭集團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其電動車生產,力爭在國內外市場占有較大份額。
(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更大力度實施節能環保產業工程
重點圍繞鍋爐、電機能效提升、余熱余壓利用、半導體照明、再制造、再生資源利用、污水處理、大氣污染控制、生活垃圾與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等10大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推動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節能環保技術產品集成化應用,著力推進節能技術改造、污染治理、循環經濟、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建筑行動等五大節能環保產業工程:
1﹒節能技術改造工程。加大能量系統優化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加強流程工業系統節能,推動企業實施鍋爐(窯爐)和換熱設備等重點用能裝備清潔能源使用和節能改造,全面拓展余熱利用、清潔能源設施等節能產品市場。到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6%。
2﹒污染治理工程。圍繞提升環境質量,實施環境質量改善工程、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環境風險防范工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六大類工程項目,著力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加大投入,積極采用先進環保工藝、技術和裝備,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和醫藥及化工等行業污染治理技術改造,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技術裝備、水污染治理技術裝備、資源再生及綜合利用產品應用。
3﹒循環經濟工程。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化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全面完成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實施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能源化及資源化利用、農產品加工副產物資源化利用、循環型農業示范載體建設工程,扎實抓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加快城市綠化植物廢料資源化處理工程建設,建立生物質發電項目、城市綠化植物廢料處理、秸稈利用新材料、市政污泥綜合利用示范工程,著力推進工業廢棄物、城市礦產資源再生利用和再制造產業的全面發展。到2020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5%,城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80%。
4﹒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建設覆蓋城鎮和重點鄉鎮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地下工程建設,實施污水處理廠廢氣資源化利用、建筑中水利用和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全面推進鄉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生活垃圾收集、儲運設備、中水回用設備、廢棄物資源再生設備等技術含量高的專用環保產品研發和生產。
5﹒綠色建筑行動工程。政府投資項目、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各類示范區中的新建項目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大力推進節能、新材料、綠色建材、環境友好型產品開發與應用。開發污水脫磷脫氮藥劑、大氣污染治理藥劑、土壤修復劑等高效低成本污染處理藥劑。
(三)推進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園區建設,著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以構建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設備制造、工程設計、運行維護管理服務于一體的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為目標,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各具特色、優勢突出、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引領示范作用顯著的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
1﹒加快推進泰興環保科技產業園國家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以環境保護部確定的“環保服務業試點單位”為契機,以互聯網+節能環保產業、裝備制造服務業和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模式,通過建立綠色生態園區平臺,大力發展綠色產品及環保產品生產以及集設計、施工、安裝、運營管理于一體的節能環保總承包服務經營,全面打造企業綠色品牌。力爭到2020年,園區內節能環保產業年增加值達到200億元,創建成國家級生態工業園。
2﹒規劃建設泰州市靜脈(循環經濟)產業園。配套建設城市各類固體(危險)廢物集中資源化、減量化、安全處置靜脈(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在符合總體建設規劃、方便城市廢物處理的地區,建設污泥生物能發電;廢舊汽車拆解;廢舊家電拆解;廢舊輪胎翻新;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石油化工廢物的處置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及配套建設園區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等市政基礎設施。到2020年,泰州市區各類廢棄物得到資源化、減量化及安全處置。
3﹒建設興化市循環經濟環保科技示范園。建設興化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餐廚垃圾、城市糞便資源再生和無害化處理工程,計劃投資3.8億元,設計建設6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1座、5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1座、50噸的污泥處理設施1座和60噸的糞便處理設施1座,并建設配套工程設施及環保污染防治設施。
4﹒推進姜堰環境檢測儀器生產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姜堰市傳統分析化驗儀器產品生產優勢,重點研發生產COD在線監測儀、NH3—N在線監測儀、BOD在線監測儀等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化的環保在線監測控制設備,精密測試測量、分析儀器,互聯網+、高性能智能化傳感器、數據采集和遠程終端控制系統。
5﹒加快實施姜堰區張甸熱處理裝備產業園項目建設。以熱處理、熱鍛加熱裝備、冶煉熔煉設備及配件生產企業為主體,建立具有區域特色的熱處理節能裝備產業園區。到2020年,熱處理節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0億元,形成熱處理裝備的研發、制造、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力爭發展成國內知名的熱處理產業基地。
6﹒規劃建設靖江市特色產業基地。依托江蘇大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光芒集團等龍頭企業優勢,引導靖江市內相關節能產品生產企業,積極研發新型節能電機、節能家電及其衍生產品,做大做強節能電機、節能家電特色生產基地。規劃建設靖江市環保科技產業園。
編輯:洪翩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