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27 15:38
來源:山東省政府
4.生物制造。
加快生物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開展微生物發酵、催化劑、工業酶制劑、天然產物有效成分分離提取等新技術,提高生物制造與檢測水平。加強高效工業用酶制劑、氨基酸、木寡糖、低聚異麥芽糖、聚乳酸、赤蘚糖醇產品的開發。推進生物工藝在化工、醫藥、食品、紡織、冶金、能源等領域產業化應用。
(三)高端裝備產業。順應裝備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發展趨勢,著力提升高端裝備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建成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1.智能裝備。
提升高端數控機床比重。加快整機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技術研發,重點發展大型高精密數控機床,精密化、高速化、工序復合化專用機床,以及重型、超重型數控機床等產品,提高高端數控機床開放性和聯網管理性能。突破數字化設計、動態誤差補償等核心技術,提升設備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研制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高精密主軸、軸承、專用加工刀具、光柵等主要功能部件及關鍵應用軟件,提高數控產品的精密、高速、高效、柔性。
大力發展機器人。研發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新產品,重點開展系統集成、設計、制造、試驗檢測等核心技術研究,開發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末端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大力發展焊接、組裝、巡檢等各類工業機器人及專用控制器。圍繞醫療康復、家庭服務、救援救災、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領域,加快發展服務機器人。
加快開發高檔儀器儀表。推動發展自動化控制系統、在線分析儀表、機械裝備功能檢測設備、科研檢測分析儀器、食品化學及醫療檢測儀、石油地質勘探儀、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環境保護檢測儀、電力電子監測儀器等先進儀器設備,鼓勵開展微機電系統(MEMS)、智能變頻電動執行機構、智能閥門定位器、高可靠執行器等產品開發。加強儀器儀表核心智能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逐步擴大自主芯片供給。加快研發絕緣、耐熱、耐壓、阻燃新材料,提高儀器儀表產品的可靠性。
2.軌道交通裝備。
提升先進交通裝備制造水平。圍繞高速、重載、大功率、輕量化,重點突破高速列車、地鐵等軌道交通車輛制動與驅動系統、牽引與控制系統、輪軌等關鍵技術。適應高寒、高熱、高風沙、高濕、廣域等不同地域特征,面向新型城鎮化城際交通建設需求,研制綠色環保、高速智能、安全可靠動車組,研發基于以太網的網絡控制系統、智能駕駛技術、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的互聯網列車,形成新一代譜系化高速動車組。
強化關鍵零部件和系統配套能力。開展低噪、低振動、節能產品,加強牽引系統、制動系統、高速輪對、高性能轉向架、齒輪箱、運控系統、儲能與節能系統、車鉤緩沖系統等,以及車輛車站機電設備、滅火系統、列車自動防護系統、列車自動駕駛系統等關鍵核心系統部件研發與產業化。研制綜合巡檢車、高精度測量車、高速軌檢車、鋼軌探傷車等系列產品。
3.通用航空裝備。
加快通用航空整機研發產業化。推動通用航空整機研發和集成技術研究,重點布局小型固定翼飛機、無人直升機等整機的研發制造,著力突破關鍵技術,提高自主化水平。
提高通用航空產業配套能力。加快研發航空新材料和基礎元器件,逐步掌握鋁鋰合金、復合材料等加工制造核心技術,重點發展飛機雷達罩、高性能碳纖維、航空用中厚板等材料和設備。發展直升機零部件產業,以減速器、機身框架、飛行儀器、航空標準件的生產為重點,形成直升機配套零部件、設備、航材的生產能力。大力發展高可靠性、長壽命、環境適應性強、標準化、低成本的航空設備和系統,提升航空設備研制水平。
提高通用航空服務業比重。推進航空配套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配套服務能力。重點開展民機檢修和改裝、雷達罩維修、航空儀表維修、螺旋槳維修、零部件加工制造,發展通用航空整機及零部件的維修、大修及維護,加快發展航空配套服務產業,著力打造形成民用飛機維修服務基地。進一步加快發展多元化航空運營服務。
4.特種專用裝備。
提高高端石油裝備比重。重點發展石油鉆采通用及頁巖油氣專用裝備、全液壓鉆機、模塊鉆機等裝備,以及地震儀、檢波器、隨鉆測量測井儀、電磁地質導向儀等勘探測錄裝備。提高大型壓裂成套裝備、固井車、壓裂管柱等固井壓裂裝備國產關鍵部件的使用比重。加大在線檢測、遠程自動控制、智能自動分析等技術應用,提高石油工程裝備的智能化水平。
大力發展大型成套裝備。強化關鍵控制部件和系統集成技術研究,推動新型傳感、模塊化與嵌入式控制、系統協同、故障診斷與健康維護、高可靠實時通信網絡、特種工藝與精密制造等基礎關鍵智能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重點領域大型成套裝備產品研制,推動汽車焊接涂裝、食品加工、印染紡織、醫藥生產控制檢測包裝、冶煉鑄造、大型煤炭井下綜合采掘輸送、高速多功能印刷機械等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成套設備規?;a。
(四)新材料產業。順應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圍繞優勢領域,集中優勢資源,進一步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端產品,著力提高新材料的應用水平,構建支撐高端裝備制造和綠色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新材料產業體系。
1.先進高分子材料。
延伸聚氨酯產業鏈。加快單套20萬噸/年以上甲苯二異氰酸酯(TDI)產業化,實現特種異氰酸酯(ADI、XDI)、生物基多元醇等新型聚氨酯關鍵原料產業化。培育發展新型聚氨酯材料產業,鼓勵環保水性涂料及專用聚氨酯樹脂、高性能聚氨酯彈性體、生物基聚氨酯、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有機硅/環氧改性聚氨酯材料等研發產業化。
加快高端含氟高分子材料產品研發產業化。布局完善產業鏈,重點發展氟涂料、氟樹脂、膜材料、新能源專用含氟材料、新型環保型氟碳涂料等系列高端功能型含氟產品。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