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14 11:48
來源:農業部
近日,農業部印發《2017年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對全年農業面源污染重點工作做了重要部署,文件指出,要推進養殖糞污綜合治理、秸稈綜合利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推廣等多項行動的開展,強化綜合示范體系、政策保障體系等,堅決打好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
文件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農產品加工、漁業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部屬有關單位:
2017年,各級農業部門要深入貫徹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中央 1號文件精神,按照“重點突破、綜合治理、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進一步強化試點示范、監測考核、政策創設,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年重點工作安排如下。
一、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1.推進化肥減量增效。突出重點區域、重點作物,在東北和黃淮海玉米產區、北方設施蔬菜集中產區和南菜北運基地、黃土高原和渤海灣蘋果優勢產區創建 200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總結提煉一批可推廣的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測土配方施肥實施范圍由糧食作物擴展到設施農業及蔬菜、果樹、茶葉等經濟作物。完善農企合作機制,在糧食主產區和園藝作物優勢產區開展大范圍的配方肥進村入戶。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因地制宜推廣機械施肥、滴灌施肥、水肥一體化等高效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和水資源利用效率。
2.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在果菜茶優勢產區,選擇 150個重點縣(市)開展全程綠色防控試點,集成推廣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以600個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為平臺,推進農企對接、新型經營主體與病蟲專業化服務組織共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購買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推進高效藥械替代。開展高效植保機械示范展示,推廣低容量噴霧、靜電噴霧等先進施藥技術,提高農藥利用率。
二、推進養殖糞污綜合治理行動
3.推進畜禽養殖糞污綜合治理。組織召開全國畜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工作會議,全面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加強規劃引導,優化調整生豬養殖布局,繼續開展洞庭湖區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試點,科學劃定禁養區。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推動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以畜禽養殖大縣為重點,支持規模養殖場改善糞污處理基礎設施,整縣推進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培育壯大第三方治理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形成收集、存儲、運輸、處理和綜合利用全產業鏈。實施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活動,探索形成適合不同畜種和區域特點的主推模式。
4.推進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加快推進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科學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組織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和示范縣創建活動,創建10個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和 500個以上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推進水產養殖減排減藥,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和魚菜共生,實施水產養殖面源污染防治技術試驗示范,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開展洞庭湖區水產養殖污染治理。
三、推進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
5.啟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創建。統籌兼顧果菜茶生產大縣和畜牧業養殖大縣,在蘋果、柑橘、設施蔬菜、茶葉優勢產區創建100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打造一批示范園區,集成推廣一批技術模式,總結一批服務模式。分作物、分區域推動相關措施落實到位。
6.構建果菜茶綠色發展工作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創建。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向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傾斜,集中使用,示范引領。加強技術指導,建立教學科研推廣結合、農藝農機配套、種植養殖匹配的實施機制,組織專家分作物制定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規范,在關鍵農時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運用遙感技- 3 -術開展動態監測,跟蹤耕地質量變化情況,科學評估實施成效。
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行動
7.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會同財政部編制《2016年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績效評價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試點績效評價工作。堅持“因地制宜、農用優先、區域統籌、講求效益”的原則,按照一省一目標一任務一對策的要求,會同財政部繼續開展好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工作,突出“五料化”利用途徑,強化收儲運體系建設,總結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模式,召開秸稈機械化還田離田現場推進會,促進秸稈綜合利用。
8.發布推介秸稈綜合利用十大模式。按照工作措施、技術措施、政策措施“三位一體”的總要求,在總結提煉各地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典型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十大模式,并向社會發布推介。
五、推進地膜綜合利用行動
9.推進地膜綜合利用。研究農膜使用的總量控制政策,探索推進東北黑土地地膜使用量零增長計劃。在西北、華北等旱作地區開展地膜回收利用補助試點。研究制定廢舊農膜回收管理辦法,鼓勵各地建立聯合監管機制,加強對高標準地膜的生產、推廣應用、回收加工等全過程監管。推廣“5個 1”(出臺地方條例、推行地方標準、落實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綜合利用項目、構建監管體系)的地膜綜合利用模式。
10.開展可降解地膜試驗示范。繼續在 13個省(市、區)選擇試驗示范點,開展可降解地膜和非降解地膜對比試驗,構建可降解地膜評估評價標準體系,研究推進可降解地膜替代推廣的扶持政策等。組織相關企業及專家開展可降解地膜工作交流,總結可降解地膜試驗示范經驗。
六、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推廣行動
11.強化技術創新。做好各類研究項目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和技術需求對接,研發推廣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設備。在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增設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地環境治理等崗位。組建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循環農業等創新聯盟,合力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12.推進技術應用。分區域、分作物總結提煉一批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編制施肥指導手冊集成推廣,發布科學施肥指導意見。在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主產區和園藝作物優勢產區,推廣全程承包防治服務模式,重點扶持一批管理規范、裝備精良、服務高效的組織,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以源頭減量、無害處理、資源利用三個環節為重點,組裝推廣“三基本”(畜禽糞污、秸稈、地膜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先進實用技術。加快研究編制秸稈還田、有機肥沼肥施用、地膜綜合利用等標準規范。
編輯:洪翩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