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01 11:11
來源:環保部
日前,《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的通知已經印發。通知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環境與健康工作仍面臨巨大壓力。環境與健康問題基礎數據缺乏、技術支撐不足問題依然突出,環境與健康管理制度建設、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亟待增強。
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關精神和要求,提高國家環境風險防控能力、保障公眾健康,有序推進環境與健康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環境保護部
2017年2月22日
抄送: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安全監管總局,統計局,氣象局,中醫藥局。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7年2月23日印發
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
為提高國家環境風險防控能力、保障公眾健康,有序推進環境與健康工作,根據《環境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關精神和要求,編制本規劃。
一、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環境與健康工作快速發展的五年。《環境保護法》和系列環境管理文件中明確提出加強環境與健康工作要求,開啟了我國環境與健康管理制度化建設新征程。環境保護部全面推進《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實施,明確風險管理是環境與健康工作的核心任務,組織實施系列環境與健康調查、監測工作,為掌握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和潛在風險奠定良好基礎;開展風險評估技術方法和政策研究,為構建國家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體系進行技術儲備;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國家和地方環境與健康工作隊伍不斷壯大;發揮大數據在支撐環境管理科學決策中的作用,初步建成環境與健康信息共享服務系統;加強環境與健康科普宣傳,著力提升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
“十三五”時期,我國環境與健康工作仍面臨巨大壓力。環境與健康問題基礎數據缺乏、技術支撐不足問題依然突出,環境與健康管理制度建設、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亟待增強。環境與健康是一個復雜的科學問題,也是一個關注度極高的、敏感的社會問題,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和民族生存繁衍。全力推進環境與健康工作,把環境健康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將其作為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新動力,對于促進健康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落實《環境保護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進一步夯實環境與健康工作基礎,以制度建設為統領,將保障公眾健康納入環境保護政策,有效控制和減少環境污染對公眾健康的損害。
(二)基本原則
預防為主,風險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政策和科技等多種手段,對具有高健康風險的環境污染因素進行主動管理,從源頭預防、消除或減少環境污染,保障公眾健康。
完善制度,夯實基礎。逐步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管理基本制度,做好與各項環境管理制度的銜接,掌握基本情況、基本數據,狠抓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環境與健康工作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
統籌兼顧,多元共治。統籌當前與長遠、全面與重點、中央與地方以及跨部門協作等關系,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切實增強環境與健康工作的實效性。
(三)規劃目標
掌握我國重點地區、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人群暴露水平和健康影響基本情況,建立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及標準體系,增強科技支撐能力,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提升環境決策水平,壯大工作隊伍,推動公眾積極參與并支持環境與健康工作。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調查和監測
強化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環境與健康調查。結合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等工作,增加以滿足環境健康風險管理需求為目的的調查內容,掌握環境污染問題突出且存在較大健康風險的地區、企業清單。選擇若干重點地區,開展環境健康風險源和環境總暴露調查,根據風險源分布、環境介質中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水平、人群主要暴露途徑及暴露人群分布特點,提出環境健康風險防控措施。選擇重點行業開展調查,篩選基于環境健康風險的行業特征污染物,為制修訂環境排放標準、環境質量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加強有毒有害污染物源頭控制。會同衛生計生部門開展環境與健康影響調查,了解主要環境污染與人群健康狀況之間的相關關系,為制定污染防治及健康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探索構建環境健康風險監測網絡。結合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綜合考慮環境管理需要及經濟技術可行性,在重點地區環境與健康調查基礎上,選擇若干典型地區進行試點,探索環境健康風險監測工作機制,研究技術方法體系,針對與健康密切相關的污染物來源及其主要環境影響和人群暴露途徑開展監測,持續、系統收集基礎信息,為及時、動態評價和預測環境健康風險發展趨勢奠定基礎。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省環境保護部門按照《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工作部署,繼續將與健康密切相關的污染物納入淮河流域重點地區環境監測工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