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23 18:31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曉佳
很早就悄悄布局環保的還有中國化學,曾參股多個污水處理項目。如日處理能力合計30萬噸的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被看作是PPP樣本,中國化學持股20%。專注于工業污水處理的南充柏華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污水能力為1.7萬立方米/天,中國化學持股30%。去年,中國化學聯合集團公司投資10億元設立環保企業,這才讓其環保布局浮出水面。
中國中車則是將真空井技術應用到農村污水處理中,成功跨界環保布局。 目前在中國中車官網上,已經將“環保產業”納入了公司“新興產業”范疇,而且預將環保水處理板塊打造成為國內村鎮污水治理領域首選供應商。
2015年,中國中車的高鐵真空井技術應用于江北農村,建立起了生活污水真空收集與處理系統。之后又與江蘇常熟、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分散污水治理模式。公司還投資10億元在常熟建立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生產及研發基地。中國中車在廣西的分散式農村污水處理試點工程接受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視察,受指示要充分發揮在軌道交通行業的優勢,打造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污水處理設備。
專設子公司,整合資源優勢
中國水網統計發現,在“野蠻人”的跨界招式中,控股或參股設立環保子公司是相對更受歡迎的。在集團下設子公司,讓環保布局更加清晰化,也可根據集團優勢,滋養環保相關子公司的發展。而通過多方合資成立環保公司,不僅有利于整合多方資源和優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險。
2015年,萬科聯合大成食品、華大基因、凱達環保四家企業共同注資成立了環保生態型高新生物科技企業——綠倍生態科技公司。合作各方就曾表示,將在動物營養技術、藻種資源、基因研究、城市廢水處理資源及技術等多個領域通力合作,為新成立的綠倍生態科技公司提供從技術到市場等全方位、多方面的支持。
2016年,由中國交建子公司中交疏浚發起,與中交機電工程局、中和物產株式會社共同出資成立了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公司成立后,將以“整合資源、投資驅動、技術引領、運營支撐”為發展思路,以“水土”等流域性、區域性生態環境治理和綜合開發為核心業務,打造“中交環保”行業品牌影響力。
很多國字頭大集團都在旗下設立了專門的環保子公司,如中石化、中信集團、中國鐵建、徐工集團、中冶集團等,都已經設立環保子公司,整合集團優勢,主攻環保業務。
中信集團甚至坐擁固廢、水務兩大平臺,集團旗下設有中信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40億元人民幣,主要控制2個業務實體:水務平臺——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固廢平臺——上海中信元鈞環保有限公司。作為整個集團的節能環保旗艦平臺,中信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屬于E20環境產業地圖A方陣,也是是中信集團于2014年成立的PPP聯合體成員之一。
目前,中信集團的水務板塊,形成了完整的戰略布局:以美能的MBR膜技術為核心競爭力,在環保領域同時突破了工業水處理和市政水務市場,并從膜裝備制造、EPC貫穿到PPP范疇下的投資運營建設,形成了完整的競爭鏈條。
隨著環保產業的不斷向好,環保在跨界企業的企業版圖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而PPP等相關政策的不斷推進,也加速催化了跨界企業的步伐。近年來,他們在環保市場中的競爭力進一步凸顯。年8月,揭曉的湖南省益陽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工程PPP項目資格預審結果,入圍的7家企業皆是國企跨界者,這也側面反應了跨界者給行業帶來的競爭格局的改變。
北京天地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濤曾在署名文章中表示,“野蠻人”時代,結合目前政府大力推行的項目PPP模式,中小民營企業原有的商業模式將受到巨大沖擊,原來是直接向政府提供服務或產品,現在可能會變成“野蠻人”的供應商,在眾多的細分領域將形成新的競爭格局。但環保野蠻人對于中小環保企業并不是洪水猛獸,而將極大的推動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重塑環保產業的商業格局,引領中國環保產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環境產業發展,跨界、整合將成為主流。”那么在“野蠻人”的強烈沖擊面前,傳統環保企業要如何適應新的發展環境、趁勢發展,針對這一話題,3月23日,2017水業戰略論壇將展開深入探討。敬請期待。報名參與論壇請點擊:http://zt.h2o-china.com/meeting/2017/315shui-pc/index.html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