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14 15:13
來源:廣東惠州市發改局
新能源汽車方面。充分重視示范應用在帶動綠色交通發展中的作用,依托本區及周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大力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計劃,推進交通運輸領域節能。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戰略部署,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配送、公務用車等領域選擇和建立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工程。
充電設施方面。落實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濟、經濟合理、適度超前”要求,建設以使用者居住地、駐地停車位(基本車位)、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站(場)配建充換電設施為主體,以城市公共停車位、路內臨時停車位配建充換電設施為輔助,以城際、城市充電站為補充,數量適度超前、布局合理、使用便利的充換電設施服務體系,滿足全市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光伏分布式方面。鼓勵各類社會主體投資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重點推進惠東正能量陶瓷安墩、龍門保利協鑫、博羅龍溪電鍍基地、惠城中電太陽能公司馬安等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支持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綜合利用示范工程。積極推廣小型太陽能光熱、光電設備,普及風、光、電互補路燈。結合我省相關政策,配套出臺本地化促進家庭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更多家庭分布式光伏利用。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0萬千瓦。
風電發展方面。充分發揮惠東觀音山風電資源豐富優勢,推進廣控東山海風電場二期、華潤惠東桃園、國電電力惠東斧頭山、卡子崠、蓮花山等陸上風電建設,開展海上風力資源普查與開發研究工作,適時啟動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逐步形成沿海風電規模化發展。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0萬千瓦。
專欄5新能源重點建設工程
1.新能源產業:以新能源汽車、高能環保電池、核裝備制造為重點,加快建設博羅欣旺達鋰能源、惠東京蘭純電動汽車、龍門電動汽車充電樁、貝特瑞鋰電和相關涉核裝備制造項目,形成以博羅、惠東、龍門為主體的新能源新材料裝備產業基地。
2.光伏發電:推進惠東正能量陶瓷安墩、龍門保利協鑫、博羅龍溪電鍍基地、惠城中電太陽能公司馬安等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0萬千瓦。
3.風電:推進廣控東山海風電場二期、華潤惠東桃園、華潤龍門100MW風力發電項目、國電電力惠東斧頭山、卡子崠、蓮花山等陸上風電建設,適時啟動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0萬千瓦。
六、交通系統節能工程
全面淘汰“黃標車”,嚴格執行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限值標準和排氣檢測標準,禁止對不合格車輛發放《道路運輸證》。落實好營運客車報廢工作,提高客運車輛實載率。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全市更新或新增的公交車中,應以新能源汽車為主;更新或新增的出租車中,純電動出租車比例要逐年提高,不得使用燃油車。公共服務領域每年新增或更新車輛選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也必須逐年提高。重點發展以電動汽車為主的公共交通,鼓勵更多私人電動汽車的使用,到2020年全市電動汽車充電站達到157座,總充電樁數超過26000個,總公共充電需求達到接近8.4億千瓦時。
專欄6充電實施重點建設工程
1.充電站:公交車充換電站21座,出租車充換電站16座。物流環衛等專用車充電站12座,城市公共充電站97座,城際快充站10座。
2.充電樁:分散式公共充電樁1563個,公務車專用充電樁6735個,私人乘用車專用充電樁18268個。
推動交通系統智能化體系,建設智能交通系統管理平臺,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推進莞深惠河汕五市交通運輸一體化,為促進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提供交通運輸先導保障。
專欄7交通節能重點建設工程
1.交通系統智能化:建設“十三五”期智慧交通重點項目綜合交通運輸智能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惠州綜合交通網絡運行協調與應急調度中心系統工程(TOCC)。
2.推進深莞惠河汕五市交通運輸一體化。加快推進深惠城軌、贛深客專、廈深沿海高鐵通勤班列等軌道交通對接;啟動河惠汕高速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動國道G205及省道S120等國省道的改造;開展深惠汕三市水上旅游客運、深圳坪山新區與惠州大亞灣等跨界公交對接,打造深莞惠+河源、汕尾便捷、安全、有序、經濟的交通出行環境。
第二節實施重點領域的減排重點工程
一、產能淘汰及改造工程
清理取締造紙、制革、印染等“十小”企業,建立長效機制,防止回潮;開展造紙、焦化、氮肥等十大重點行業專項治理及清潔化改造;開展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
專欄8產能淘汰及改造工程
1.產能淘汰:全面排查手續不健全、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工業企業。
2.行業專項整治:針對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十大重點行業實施清潔化改造,并制定專項治理方案。
3.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惠州市鴻海化工基地、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東莞鳳崗(惠東)產業轉移工業園、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博羅縣樺陽園區實施工業集聚區改造,按規定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控,污水需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
二、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工程
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2017年前全市新增處理能力20萬噸/日,新增管網達到46公里;針對目前執行一級B標準的淡水河、潼湖流域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總處理規模為24萬噸/日,達到一級A標準及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較嚴值;完成污水廠污泥處置設施建設。
專欄8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工程
1.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2017年前完成惠州市金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惠州市梅湖水質凈化中心三期工程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完成惠陽淡水污水處理廠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20年前完善惠陽區(6座)、惠東縣(7座)、博羅縣(9座)、龍門縣(2座)、大亞灣區(2座)、仲愷區(2座)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