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10 14:34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政府 北極星環保節能網
——工業設計。全面落實《淄博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意見》(淄政發〔2013〕38號),深入實施“111220”工程,圍繞新型原材料、關鍵工藝、外觀設計、品牌營銷等關鍵環節,開展工業設計創新;依托山東工業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設計戰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等院校機構,加快建設齊魯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園、山東工藝美院淄博陶瓷學院,推動中意國際設計有限公司等一批海內外孵化器建設,培養、引進專業設計人才和專家團隊,建立完善工業設計發展支撐體系,加快形成“一院輻射、一園集聚、一校引領、區域聯動”的工業設計發展格局;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剝離內部設計機構,創辦獨立經營、服務社會的工業設計企業;辦好工業設計大賽,全力打造影響全省、輻射全國的區域性工業設計聚集區,努力將我市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創意之城、設計之都”。
——機械產品再制造。在汽車及零部件、船舶配件、造紙機械、泵、電機、減速機、玻璃機械、發動機等各領域按照國家再制造產業政策的指導,鼓勵華成集團、淄博柴油機、渤海活塞等企業發展再制造產業,形成帶頭示范的作用,循序漸進,進一步帶動全市機械再制造業的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構建經濟增長長效機制。一是加強經濟運行調控。按照“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要求,著力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抓好工業運行調度協調,建立完善覆蓋區縣、部門、行業、重點企業的調度、分析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經濟運行突出矛盾。二是完善企業減負機制。貫徹落實國家、省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政策,加大企業問題解決和分級督辦、規范涉企收費、企業負擔調查評價、惠企政策督促落實和提升服務企業質量等工作力度,重點推動落實降低要素成本、減免企業稅費等負擔的政策措施,形成減輕企業負擔的長效工作機制,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助推工業經濟穩定增長。三是完善市場開拓機制。堅持把市場開拓作為穩定經濟運行、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的重要舉措,以網絡營銷平臺、國際國內知名展會為主陣地,全力幫助企業開辟新市場,提高市場話語權。落實好國家和省穩定外貿增長的相關政策措施,充分調動企業擴大進出口的積極性,保持外經貿穩定增長。四是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增強金融支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和擔保體系。健全風險“預警-熔斷-處置”機制,加強擔保圈排查和預警,盯緊重點企業、重點擔保圈,發揮好政策性擔保公司、轉貸應急資金等作用,通過債權人聯席會、擔保置換、戰略重組等綜合措施,有效阻斷風險蔓延通道,堅決防止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五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進企業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二)全力推進工業精準轉調。一是切實抓好產業精準轉調。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魯發〔2016〕12號)和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魯發〔2016〕12號文件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若干政策意見》(淄發〔2016〕15號)精神,推進全市工業精準轉調“1+N”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精準轉調為主線,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為主攻方向,以重點布局、重點發展、重點去產能為主要任務,改造提升化工、機械、建材、陶瓷、紡織等主導產業,倍增發展新材料、生物及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重點行業、高端產品、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水平,促進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積極采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圍繞節能降耗、質量提升、安全生產等傳統領域改造,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提高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效益。完善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體系,強化技術改造激勵和約束機制。三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加強工業招商項目策劃,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加大對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的招商力度,推動企業招商、項目招商和以商招商,創新合作途徑,策劃實施一批重點工業招商項目。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市設立全球研發機構,推動我市企業與境外企業開展深度技術合作,緊盯美國、以色列科技創新成果,努力推動一批生命科學、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產業創新成果來我市轉化,促進相關優勢產業快速提升發展。
(三)加快推進園區科學發展。一是支持重點園區建設。落實加快經濟園區科學發展的意見措施,優化產業布局、明確產業定位、加強軟環境建設,增強園區承載能力,依托園區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強化科技創新資源整合、共享,促進企業間協同創新和技術合作,把園區建設成經濟轉型的先行區、生態環保的示范區。按照各園區發展定位,加強高端策劃和區域統籌協調,推動實現差異化發展。積極培育園區主導產業,指導做好各園區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全市重點經濟園區打造化工、生物及醫藥、氟硅材料等3個以上規模達到千億元以上的主導產業,其他每個園區形成1-3個規模達到百億元以上的主導產業,形成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二是推進“大企業+產業基地”建設。按照“圍繞大企業規劃產業基地,圍繞產業基地配置生產要素”的工作路徑,緊緊抓住提高基地核心競爭力和保持適當規模速度兩個重點,采取“領導小組+辦公室+開發公司”的發展模式,高標準建設精細化工、氟硅材料等12個優勢產業基地,盡快形成工業經濟發展的集中區、特色產業的示范區、財政收入的主產區和招商引資的承載區,打造我市工業新的發展優勢和綜合競爭力。三是積極拓展發展空間。主動融入“兩區一圈一帶”戰略,積極對接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在規劃、產業、基礎設施、資源配置上主動協調,實現經濟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大力發展“飛地經濟”,立足“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實施,綜合布局市外原材料集散、初加工基地,擴大淄博工業版圖。
(四)積極培育龍頭骨干企業。一是全力培育“雙50強”企業。實施“雙50強”企業培育計劃,完善動態管理機制,落實支持“雙50強”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穩增長的主力軍。二是推動骨干企業并購重組。鼓勵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抓住國家促進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的重大機遇,引進來、走出去,開展跨境、跨區域、跨行業并購重組、資本運作,通過強弱聯合、強強聯合,并購境內外優質資產、技術、品牌和營銷網絡,對重大兼并重組案,一企一策給予定向精準支持,加速企業擴張步伐;針對困難企業,在承債主體有實力、風險敞口不擴大、擔保措施不弱化、處置過程不違規的前提下,通過引進國內知名的重整公司等戰略投資方,運用再融資和承貸主體調整等方式支持其兼并重組;對潛在風險企業,本著嚴格控制風險不擴大、整體擔保及其他實質風險緩釋措施有所提高或不下降的原則,通過對其存量業務實行展期、再融資、重組等措施,有效降低其債務負擔和杠桿率。三是支持中央、省駐淄企業與地方融合發展。制定落實中央、省駐淄企業與地方融合發展方案,支持與地方企業互相持股、共建項目和園區,積極發展注冊本地化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重點推進齊魯石化、中國鋁業等與地方融合建設工業項目。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