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09 15:37
來源:中國水網
推進生活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在建筑裝飾裝修行業推廣使用符合環保要求的水性或低揮發性建筑涂料、木器漆和膠粘劑。建立涂料產品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優先采用水性或低揮發性產品。在服裝干洗行業淘汰開啟式干洗機,推廣使用配備制冷溶劑回收系統的封閉式干洗機。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2017年底前,城市建成區所有排放油煙的餐飲企業和單位食堂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
第七節 強化移動源污染綜合治理
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提升新車環保準入標準。未達到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機動車,不予辦理注冊登記。通過現場檢查、抽樣檢測等方式,加強對新生產、銷售機動車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和車用成品油質量監督檢查。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全面啟動黃標車電子執法,加快推進環保、公安部門黃標車數據實時交換,開展跨區域聯合電子執法,有條件的地市實現全區域限行。加強機動車環保監管,加大機動車集中停放地、維修地監督抽檢力度,重點抽測大中型客車和重中型貨車排放,綜合運用現場抽檢和遙感監測等手段強化機動車排氣路檢。2017年底前全省全面采用簡易工況法進行機動車排氣環保定期檢測。
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調查及政策研究工作。按照環境保護部2016年第5號公告《關于實施國家第三階段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公告》要求,提升環境準入,嚴控不達標機械投入使用。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管理,開展施工機械、車輛環保治理,推進大氣污染物后處理裝置安裝工作。
加強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制定《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意見》,船舶在排放控制區內的沿海港口(包括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靠岸停泊時期應使用硫含量不大于5000mg/kg的燃油;內河和江海直達船舶以及江海聯運船舶使用符合標準的普通柴油(含硫量不大于50mg/kg)。鼓勵并推廣港口和船舶的岸電技術改造,重點推進沿海郵輪泊位和大型集裝箱、散雜貨泊位配套建設岸電設施。新建碼頭應當規劃、設計和建設岸電設施,已建成的碼頭逐步實施岸電設施改造,船舶靠港后優先使用岸電。提高內河碼頭岸電利用率,打擊船用非標油使用,進一步加大公務船、工作船靠港使用岸電比例。加快推進全省原油、成品油碼頭完成油氣綜合治理,以及沿海和內河主要港口輪胎式起重機(RTG)的“油改電”工作,在北江內河運輸船舶推廣使用LNG動力船舶。
專欄19 移動源污染治理任務
1.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到2017年底,全省基本完成黃標車淘汰。
2.強化油品監管。2017年7月1日全面供應國IV標準普通柴油,2018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V標準普通柴油。
3.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全面實施國家第三階段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放標準,禁止生產、進口和銷售未裝用符合國三標準要求柴油機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4.加強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到2020年完成全省港口碼頭集裝箱輪胎式門式起重機(RTG)的“油改電”改造。
第八節 大力提升森林碳匯功能
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災害防控,減少森林碳排放。積極推進森林碳匯、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重點生態工程。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著力增加森林碳匯。著力抓好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設和雷州半島生態修復工程,積極構建森林生態安全體系。到2020年,全省森林面積達到1.63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6.43億立方米。
專欄20 重大林業生態工程建設
1.森林碳匯工程。實施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規劃, 加快消滅宜林荒山和改造殘次林、純松林、布局不合理桉樹林的步伐,加大封山育林和撫育管護力度,推廣應用優良鄉土闊葉樹種, 科學改造林相,營建結構優、功能強、效益高的混交林,增加森林碳匯。“十三五”時期實現碳匯造林500萬畝。
2.生態景觀林帶工程。進一步推進高速公路、鐵路、沿江、沿海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新建高速公路與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創新建設和管護模式,確保生態景觀林帶發揮綜合功能與效益。“十三五”時期完成23條生態景觀林帶的建設任務。
3.森林進城圍城工程。在城市及其周邊見空增綠、見縫插綠, 加快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城市與社區公園、城區綠地,加強道路和建筑物綠化,大力推進綠色社區建設,分類制訂并不斷完善城區及新建項目綠地率、綠化率控制指標,各類新建項目配套綠化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營造生態優美的宜居宜業環境。“十三五”時期新增森林公園464個和濕地公園126個。
4.鄉村綠化美化工程。整村推進村莊綠化美化, 建設環村綠化帶,營造風景林、水源涵養林,在鄉村道路、公共場所、農戶庭院及門前戶后積極造林綠化,提高村莊綠化率,增加森林景觀點,構建優美宜居生態家園。“十三五”時期實現綠化美化村莊8266個。
第五章 深化改革創新,強化制度建設
第一節 完善節能減排法規政策
完善節能減排地方法規標準體系。加快制修訂節能減排地方法規,鼓勵地市推進地方環境立法。推進重點行業、重點污染物、重點區域流域排放標準的制修訂,組織開展污染防治技術標準、清潔生產審核技術標準和污染物檢測技術標準等制修訂工作,并加大實施力度。
專欄21 健全政策法規標準體系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