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3 13:35
來源:中國固廢網
(五)開展績效評價。鼓勵引進第三方評價機構,制定PPP項目績效評價方案,對項目建設運營質量以及資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績效評價結果應作為項目公司或社會資本方取得項目回報的依據。項目移交完成之后,適時開展項目后評價工作,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項目利益相關方,并按有關規定公開。
(六)規范退出程序。項目建設過程中,如遇不可抗力或違約事件導致項目提前終止時,項目實施機構要及時做好接管,保障項目設施持續運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期滿后,按照合同約定,妥善做好項目移交。積極構建多元化退出機制,為社會資本提供規范化、市場化的退出方式。
四、政策支持
(一)加強政府農業投資引導。轉變政府農業投入方式,積極探索通過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農業PPP項目,強化政府投資的撬動和引導作用。對同類農業項目,在同等條件下中央投資按照有關管理辦法和程序要求,積極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PPP項目。使用各類政府投資的農業基礎設施PPP項目,應納入三年滾動政府投資計劃。
(二)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對已建成的重大農業基礎設施開展確權試點,政府投資形成的資產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社會資本投資的資產歸投資者所有。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農村土地、集體資產及農業設施等產權規范流轉交易。開展經營性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戶試點,探索農村基礎設施集體所有和發展股份合作經營的有效實現形式。
(三)創新金融服務與支持方式。著力提高農業PPP項目投融資效率,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債權、股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方式,支持農業PPP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開展投貸聯動、投貸保貼一體化等投融資模式試點;探索以項目預期收益或整體資產用作貸款抵(質)押擔保。
(四)建立合理投資回報機制。積極探索優化準公益性與公益性農業項目的多種付費模式。采取資本金注入、直接投資、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實現社會資本的合理投資回報。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使用價格制定與調整機制,合理確定價格收費標準。
(五)完善風險防控和分擔機制。建立分工明確的風險防控機制,政府負責防范和化解政策風險,項目公司或社會資本方承擔工程建設成本、質量、進度等風險,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風險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承擔。逐步建立完善全生命周期風險防控與識別體系,鼓勵保險機構根據項目建設、運營的需求開發相應保險產品。加快完善農業生產經營保險,探索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以及貸款保證保險和信用保險等業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設施農業、農機具等保險保費予以補貼。
(六)保障項目用地需要。加強耕地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各地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項目建設需要。鼓勵社會資本通過整理復墾增加耕地面積,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合理安排項目建設用地供給。
五、試點示范
(一)確定試點示范領域。鼓勵各地圍繞重點領域,選擇適合當地特點、對農業發展有示范帶動作用、需求長期穩定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項目開展試點,探索合作機制。
(二)抓好試點示范關鍵環節。地方政府要加強對試點項目實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具體操作模式的論證,明確項目實施主體和責任,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和風險分擔機制,構建高效的監管模式。
(三)做好試點項目評價總結。及時做好試點項目后評價和績效評價,總結成功經驗,形成可復制模式,逐步推廣。試點情況要及時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
六、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切實提高認識,把農業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作為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各級發改、農業等部門要明確各自職責分工,抓好工作部署,落實工作責任,及時研究解決合作項目建設運行中的重大問題。各地要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并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農業部。
(二)優化政策環境。各地要細化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切實為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和保障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切實加大對農業投入力度,加快涉農投資整合,強化農業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優化投資環境。根據項目實施情況,探索創設適合區域特點的具體政策,進一步提高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的積極性。
(三)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宣傳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領域項目建設,為相關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做好政策解釋。認真總結試點經驗與典型案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推動農業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
農 業 部
2016年12月06日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