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27 13:35
來源:發改委官網
六、激發節能環保市場需求
以實施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重大工程、推廣綠色產品、培育綠色消費習慣等方式,有力刺激市場對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全面擴展產業發展空間。
(一)強化重大工程需求牽引
通過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有力激發市場對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及服務的需求。以燃煤鍋爐、電機系統、照明產品等通用設備為重點,大力推動節能裝備升級改造;開展工業能效趕超行動,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工藝革新,實施系統節能改造,鼓勵先進節能技術的集成優化運用,進一步加強能源管控中心建設。推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水氣土領域環境治理、危險廢物防治等環保重大工程,擴大環保產業有效需求。推進國家級和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大宗廢棄物和新型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發展再制造技術和產業,提高城市低值廢棄物資源化水平。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嚴防落后產能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強化資源、能源、環保等硬約束,強化行業規范和準入管理。
(二)完善綠色產品推廣機制
健全綠色產品和服務的標準體系,擴大標準覆蓋范圍,加快制修訂產品生產過程的能耗、水耗、物耗以及終端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能效、水效和環境標志等標準。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標識等體系,逐步將目前分頭設立的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產品統一整合為綠色產品,加強綠色產品全生命周期計量測試、質量檢測和監管。鼓勵認證機構對所認證的綠色產品提供擔保并承擔連帶責任。組織實施能效、水效、環保領跑者行動,推動實施企業產品標準自我聲明和監督制度。實施高效節能產品推廣量倍增行動、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計劃,大幅提高節能家電、綠色建材、再生產品、環境標志產品等綠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全面推行綠色辦公,嚴格落實政府對綠色產品的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制度,適時調整政府綠色采購的范圍和標準,及時發布政府采購綠色產品清單。
(三)著力培育綠色消費文化
開展全民綠色消費教育,把綠色消費納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科普活動周、全國低碳日、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利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引導消費者主動選擇和消費綠色產品。深入實施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同時,鼓勵企業實行綠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和經營,進一步降低成本,促進公眾消費。完善居民社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探索建立綠色積分制度,鼓勵居民通過購買綠色產品、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方式積分,用于購買商品或服務。
七、規范優化市場環境
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加強規范引導,拓展市場空間,建立統一開放、競爭充分、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營造有利于產業提質增效的市場生境。
(一)加強法規標準建設
嚴格落實《節約能源法》、《環境保護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節能環保法律,研究制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完善相關配套法規,堅決查處嚴重浪費能源資源、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推進環境保護督察,對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履行環境保護工作職責的情況開展全面的監督檢查,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實施隨機抽查和專項督查相結合的監督制度,加強對工業、建筑、公共機構等重點耗能單位監察和對污染源的監管執法。加強信息公開,依法公開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和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測結果,鼓勵公眾監督企業環境行為。建立健全節能環保標準體系,加快制修訂一批強制性能效標準、能耗限額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產品標準中的節能環保技術要求;加強與節能環保相關的國家、地方、行業和企業標準的相互協調。打擊假冒節能環保產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加大家電產品能效審查和能效標識產品的專項檢查力度,整頓家電市場能效虛標行為。
(二)簡政放權優化服務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優化簡化節能環保項目行政事項審批流程,推進節能環保項目行政審批標準、項目核準條件等信息公開,鼓勵各級政府建立節能環保項目綠色審批通道。優化創新創業服務,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為節能環保投資創業提供更便捷的條件;落實對節能環保小微企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在就業培訓、創業輔導等方面給予支持,幫扶小微企業規避初創期風險。強化對節能環保項目的環境績效管理,減少政府對項目技術方案、技術路線等的干預。對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加強規劃可行性論證,簡化項目環評審批,規范工程驗收,對位于環境敏感區的定期開展環境監督性監測。
(三)統一規范市場秩序
清理廢除地方自行制定的影響統一市場形成的限制性規定,嚴肅查處設立不合理招投標條件等行為,加快放開壟斷行業競爭性環節,建立申訴渠道和復議機制。探索改革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招投標機制,建立質量優先的評標原則,大幅增加技術標權重;定期公布重大環境基礎設施項目中標價格,加強對明顯低于市場平均價格項目的運營監管,嚴防惡性低價競爭。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的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公示企業環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強化糾紛處理,建立節能環保糾紛快速解決機制。在城鎮化過程中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要優先布局、優先建設,嚴格落實環評要求,做好環保知識的宣傳普及,穩妥解決“鄰避”問題。
八、完善落實保障措施
加強財稅價格金融等政策的引導支持,依托國家重大對外戰略拓展國際合作,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財稅和價格政策支持
繼續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節能環保產業給予支持,鼓勵地方政府安排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和引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落實節能環保產業稅收優惠政策,修訂完善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做好環境保護稅立法和實施工作。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落實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和階梯電價政策;適時完善環保電價政策,探索建立污水處理服務費用與污水處理效果掛鉤調整機制。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