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14 17:0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艷茹
陳湧始終認為,要處理有機質,就應該能夠充分給它利用起來。而站在農業的角度,只要和有機質有關的物質,一定能還田?!爱敃r我花了一點時間,調研了一遍。大家的思路都是就環保來談環保。現在大家對于餐廚、污泥等,也談了很多生態化的方法。如果能夠轉換一個思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有機質,可能成功概率會提高。”
在多數人看來,農業是一個微利行業。而陳湧認為其實不然:“事實上,新需求是永遠存在的。基于土壤會產生大量的產物、作物,它所提供的不僅僅是飲食,也包括很多輕工業的原料。如果土壤本身品質不佳,末端產出物相關產業就深受其害,紡織等行業的原料成本就會大幅上升。”
在真正做農業的過程中,陳湧發現,存在許多之前想象不到的問題?!叭绻话淹寥乐車乃幚砗茫话阎苓叺墓喔茸銎饋?,把土整得再好,出現一個農灌水污染,情況就完全沒法控制。農業需要生態化的理念。在環保行業做農村環境整治,也需要進行區域聯手。”陳湧介紹,目前復振正在嘗試生態化的技術與服務,以及一些產業上的融合。
如何走向生態
劉建國:直面技術挑戰
劉建國認為行業面臨技術挑戰,需要深入細致的研究?!皩τ谏罾?,你的想象可能是報紙、雜志、塑料瓶、蔬菜、果皮、灰土等,對于餐廚垃圾;你的想象是吃剩下的東西,剩菜、剩飯、油脂等。但真實的生活垃圾、餐廚垃圾是顛覆你想象的。很多媒體和關心環保的人士,說起這些東西總是抽象的概念,抽象想象出來的一些東西,可以有很好的出路,但真正要去處理這些廢物的時候,是想象不到的?!?/p>
劉建國分析,幾個典型的城市有機物中,生活垃圾是最復雜的,因為它來源于千家萬戶,餐廚垃圾是屬于品質最好的,污泥應該是最可控的。但實際的情況恰恰相反,生活垃圾的處理情況不錯,餐廚、污泥反而不好。國家有五批餐廚試點,真正實際運行發揮效益有多少?多少個污泥項目能真正發揮作用?官方公布的污泥無害化處理率也就30%?!吧罾?8元一噸也有人做,并且能做得不錯,污泥和餐廚項目一噸補貼三百塊錢,仍做不好,總說是模式或管理問題,很顯然說不過去。我覺得還是沒有把物質的復雜性認識透徹,沒有在此基礎上去選擇適合的技術。比如污泥有機質的含量、泥沙含量、重金屬含量的降低,依賴于排水體制的變化,以及污水處理工藝的改進,只有前端這些東西做到位了,后面的項目品質才能提升。對這種特性的廢物,什么樣的技術是適合它的?什么樣的技術組合是能夠比較徹底的來解決這些問題的?”
日前,劉建國去往意大利某城市生物固體廢物處理項目參觀,看完以后深有感觸。意大利的分類收集效果比國內好一些,最后還是有很多問題。“看了以后,感覺到花了很多的錢,最后什么東西都沒有得到。他把廢物處理的問題弄得特別復雜,一復雜以后,每增加一個步驟,就會降低效率,增加項目的風險?!?/p>
“固體廢物的品質特性要弄清楚。因為品質限制導致后面選擇余地并不是很大。有些技術,能解決問題,但有的可能不但解決不了,反而會造成出一些新的問題。還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思考的,在技術上還是有比較大的一些挑戰。有很多的工作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眲⒔▏偨Y。
張益:去火去燥,沉下心從基礎做起
張益認為,產業的生態化之路應先從意識上加以改變,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疤烊岁P系有三種,互害關系、天人相融關系、天人兩益。現在我們破壞了自然,也是影響人類。吵架是一種互害,井水不犯河水是一種兼容,我們需要從互害向兼容靠攏。最終我們還是要互益?!?/p>
張益舉了個例子:每人每天產生一公斤到1.2公斤,大概它的容量容積是0.4,按平均壽命80歲計算,一個人一生產生的生活垃圾的體積大概是自身體積的1600倍。差不多八十多年前,我們倡導火化,找好死人不跟后代爭土地。而1600倍人體體積的東西,假定我們用簡單的填埋,難道不是和后人爭土地?
此外,張益認為當前市場將模式、資本看得過重。“產業很多要素,根本在于創新。我們還是要不忘初心,要沉下心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把技術工作、基礎的工作做好,再考慮模式和考慮資本。生態產業鏈中人人都是參與者,我們每個人真正從很細微的方面來做,而且能夠堅持不懈的把它做好,我覺得我們的生態及產業就大有希望。”
張文輝:技術支撐與思想認識同樣重要
針對土壤領域,張文輝認為需要提高行業思想認識,并加強技術支持?!澳愀嬖V別人,我這個很綠色、很生態,但是我需要五到十年,業主會覺得不能接受,這個就很難推廣。外部環境、政策法規、管理理念到行業思想認識,都需要改善。從業者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向業主、向主管部門宣傳綠色生態修復理念。我們是從事環保行業的,但不能用一種現象掩蓋了另外一種現象。針對的主要目標,我們修復達到了效果,但留了很多后遺癥給子孫后代,實際上效果并沒有達到。同時,我們還需要技術支撐。去尋求一種高效、簡潔、低副作用的修復技術,也需要繼續跟進?!?/p>
陳湧:合力推動創造增量
陳湧同樣認為應從產業角度規劃解決方案?!昂芏鄦栴}不是一個公司能解決的,如果源頭問題不解決,在后面即使花了大量精力,也會事倍功半。如果針對產業鏈關注土壤投入,有很多問題是會迎刃而解的。這就需要大家一起整合產業鏈合作。”陳湧介紹,目前復振正在嘗試合作,包括很多大農系統的合作跨越了地方政府,也正與一些區域性組織合作,希望能夠創造出環保增量。
在踐行過程中,復振通過技術解決了一些農業問題,也涉及了大宗交易產品,包括高附加值的幾十種的蔬菜瓜果及中草藥等,這些措施讓農民享受到了好處,讓需求者產生了信任,因此愿意與其聯手,繼續合作。對此,陳湧總結:“因為我們把農業的增量找了出來。如果僅僅是技術推動,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需要將增量做出來,并讓別人看到?!?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