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2 15:25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全新麗
寫下這個題目,心虛得要命,但是無論如何我要把我的認知寫出來,也許是有幫助的,也許是需要批判的,請各位明察。
我之前寫過一篇《環境企業營銷自己的“套路”》,講了幾個具體的方法,得到了幾位環境企業里專業人士的共鳴。這次想說的是,環境企業做營銷最重要的元素和優勢所在。
我的朋友里有手機(其實是IT行業,但其他產品好像都沒那么火了)、汽車等領域的媒體人士,他們參加發布會、行業活動發的朋友圈,真是讓人羨慕,有錢、有創意,簡直要啥有啥。而我們環境產業呢,就有點相形見絀。
羨慕之余我也在想,那些是我們比不了的,那環境行業做傳播和做營銷的優勢在哪里?
開過很多次會,也組織過很多次會,聽過了很多的企業家發言后,我認為:環境企業做營銷,最具優勢和價值的地方在于創造、發現、傳播獨特的商業見解,并向外界傳遞你的行業洞察。
和快消品行業、奢飾品行業里的企業等都不一樣,環境產業企業天然地就具有豐富且明確的行業洞察。桑德提出的口號 “為環境,無止境”,北控水務的“水·生命·愛”都是洞察之一種。
比如環境企業要開發出一個水處理或垃圾處理的技術,真正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得包含多少對環境行業的見解?
再比如環境企業家們,那些被我們稱作行業大佬的人,哪個是沒有自己獨到的商業見解、行業洞察的?他們在行動上會在別人還懵懂的時候及早布局,對外也會持續發聲制造影響,關鍵是那些發聲真的影響到了行業的發展進程。所以,大的環境企業和企業家都在不遺余力的去樹立自己的意見領袖地位。這個不用我細說,關注E20環境平臺每年的水業戰略論壇和固廢戰略論壇的發言,就能看出端倪。
其他著名的B2B企業也能看出這個傾向,比如西門子,提出工業4.0概念,拉著政府和領軍企業一起討論,所以大家覺得在工業自動化和工業4.0方面,西門子是最靠譜的,能夠提供最有效的解決方案。還有GE,講數字化工業,也是同樣的道理。GE之前的水業務還和我們這個行業關聯呢,現在出售之后,就算是跟這個行業分道揚鑣了,但它的做法有許多值得學習的。
環境企業的洞見必須是獨特的、深入的、具象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得是人性的。比如,水體治理不是洞見(是業務),夕陽下水邊的蘆葦叢是,大人和孩子們在生態公園里嬉戲是。
即便有了洞見,環境企業的品牌傳播確實還是很難形成氣候,因為無法像大眾消費品那樣不斷通過明星和廣告攪動關注。環境企業的優勢是技術和見解,短板是普通消費者關聯,傳播策略應該是:用專業媒體、專業平臺上引領行業深度話題,在其他相關媒體上持續投放,這個投放不一定得是硬廣,完全可以融入到新聞中。
環境企業有機會大顯身手,不必花巨額廣告費,只需要足夠深入,足夠真誠,又足夠聰明,講樸實簡單的故事。內涵豐富的環境企業,都應該有合適的題材被加工成故事,同時再準備多個低價和免費渠道傳播——新媒體時代,故事夠精彩,就有這樣的渠道。
當然我們的環境企業也需要這樣的能力,就是以社會化媒體形式大量制作有效內容,這種內容既有趣又體現行業洞察和品牌個性,需要適當深度,不能批量生產,也不能完全外包,相當于不停地用不太高的價格做不一樣的手工活。我知道這有點難,但是很多環境企業已經啟動了這樣的嘗試,比如瀚藍環境、博天環境、桑德等。
最能立即見效的方式是在行業大會上發言,嵌入自己的見解和洞察,這個方法在環境行業內已被多次證明。這個也不多說了,我們組織的第十屆固廢戰略論壇下周三、周四在北京友誼賓館開幕,有那么多商業領袖的意見正被翹首以待。
還有環境企業內部相關部門以及企業家自己講故事的能力也非常重要,講故事從哄小孩到個人形象到企業品牌營銷, 其實就是傳播的最基本形式。大會上可以講,小會上也可以講,口頭可以講,書面也可以講。最可惜的是,我們這個行業還不是太重視這個,沒有專門的技能訓練,大多是憑借企業家的個人悟性。
只有耐得住寂寞,堅信洞察能主導傳播的人才能在環境企業品牌傳播這個行當里快樂地生存,快樂又寂寞,寂寞又充實。
2016年固廢行業企業評選正在進行,最終通過五大維度的綜合評定,和2015年相比,杭州錦江是否會刷新排名?我們拭目以待。2016年度固廢行業企業評選的最終榜單將在2016年固廢戰略論壇上揭曉,敬請關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