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1 10:40
來源:中國固廢網
11月27日上午,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北京自立觀瀾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立觀瀾”)承辦的“抗生素菌渣SEA-CBS高效復合無害化與資源化技術”交流會在京舉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王志華、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凌江、環科院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黃啟飛,自立觀瀾總經理段得振及相關高管、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人員參與會議。
“抗生素菌渣SEA-CBS高效復合無害化與資源化技術”是自立觀瀾自主研發的專項技術,目前該技術已試驗成功,不僅解決了抗生素菌渣造成的環境污染及難處理問題,同時利用菌渣制取得到多元化產品。該技術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五項實用新型專利,并通過了國家環保部門的科技成果鑒定。
自立觀瀾技術工程師劉宸介紹:“菌渣產量很高,每生產1噸的抗生素至少會產生8-10噸的菌渣。2013年我國抗生素菌渣產量達200萬噸,處置不當會對大氣、水體、土壤造成污染。抗生素菌渣SEA-CBS技術無害化環節采取“一渣一法”工藝, 能夠明確各類菌渣有效的、規范的處理途徑;資源化環節添加特定微生物使無害化后的菌渣進入好氧發酵階段,能夠充分利用菌渣有效成分,提高產物中如蛋白質、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質含量。目前,已完成工藝驗證的菌渣包括頭孢C、青霉素V、青霉素G、林可霉素、妥布霉素等30余種,并已逐漸建立抗生素菌渣數據庫。”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王志華為此次會議致開幕詞。他表示:“藥渣處理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是行業公認的技術難題。此次技術交流會搭建了一個多方參與的溝通平臺,集政、產、學、研、用于一體,有效地強化了技術交流的實際意義。”
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凌江提到當前國內危廢管理中的兩個盲點:“其一,作為管理部門,有兩個想法是很好的:一是所有廢物,都要管理好,不能讓所有的廢物尤其是危廢,逃避監管;二是希望所有廢物都是資源,這兩個想法不是完全統一的,甚至是有些矛盾的。要思考如何把制度改得更好,讓它既能有效地管理這些廢物,又能收放自如、對能夠利用的廢物有效利用。其二,危廢處理中,廢物的資源屬性與環境危害性認識要弄清楚,還應當據此改變管理制度,不能認識不清,一視同仁。”
環科院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黃啟飛認可菌渣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方向,他表示:“抗生素菌渣水分含量大,與污泥相差無幾,因為填埋所需占地面積很大,填埋場一般不予接受;若將其焚燒,則需要經過脫水預處理并添加助燃劑,總計處理成本不低于3000元/噸,因而只剩下資源化道路。需要注意的是,危廢處理處置后產生的廢物還是危險廢物,但是對于產品是不是危廢,仍然需要依據相應標準,國家另有規定或標準的除外。而目前,不只是抗生素菌渣,包括飛灰在內的很多危險廢物等都缺少污染控制標準。”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