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9-18 10:42
來源:中國固廢網
9月10日、11日,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技術與環境中心、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聯合主辦,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承辦的 “2016棕地再生與生態修復國際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該會議室,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70周年院慶的重要系列學術活動之一。
會議聚焦中國的棕地問題及后工業景觀,面向關注及參與棕地再生及工業用地改造的多方人員,主要圍繞三個議題展開:中外棕地概況與再生過程之異同、棕地再生的技術與方法、多學科協同合作之路徑。會議將“棕地”置于中國這一獨特的語境中進行探討與檢驗,旨在促進政府官員、各國專家、實踐人員、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間的跨地區、跨學科的交流與學習。
開幕式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主持,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委書記張悅教授、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終身教授Niall Kirkwood、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方莉、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市容環境處處長楊宏毅、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主任楊銳分別致開幕辭。
在中國面臨其工業過程所遺留的遺產、及其所造成的棕地的污染與再利用挑戰之際,棕地再生是為全體民眾提供更可持續、更健康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的重要階段。負責任而有創意的棕地再生過程,將成為在近年來中國高速發展基礎上建立高質量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正如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系主任楊銳教授在致辭中所說,棕地具有的環境價值、社會價值、甚至精神價值和意義等是遠遠不可限量的。生態修復是風景園林學中非常重要的方向,棕地是生態修復中的重中之重。希望搭建平臺進行多學科合作,政府、學校、企業等方面的合作,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以及國際合作。合作最重要的基礎是大家可以坐下來進行交流,而且交流越多越好。我們雖然研究的是棕地,但是我們向往的是綠地;我們雖然研究的是垃圾場,但我們向往的是美麗。綠色代表著健康,祝愿我們各位健康、城市健康、土地健康、國家健康。棕地再生,再生的不僅僅是棕地,生態修復也不僅僅修復的是生態,更重要的是人類的精神和心靈是需要再生和修復的,只有人類的心靈得到了修復,棕地的再生和修復才能夠真正的成功。
閉幕式由鄭曉笛和Niall Kirkwood共同主持,Frank Gardener、胡潔、Jane Philbrick、Kathryn Moore先后發表了感想。會議最后,鄭曉笛教授宣讀了、全體與會者通過了2016棕地再生與生態修復國際會議宣言。
會后,大會組織了兩條參觀考察路線,路線一為中國園林博物館、園林花卉博覽會公園錦繡谷和北京首鋼舊廠區,路線二為唐山南湖生態公園和唐山抗震遺址公園。嘉賓與參會者考察了現場情況,并進行了細致深入的交流。
研討會從2016年7月開始征集論文,包括國內外棕地再生與生態修復的理論研究、實踐設計、相關技術與管理等多個方面。征稿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設計師、管理者、學生的積極響應,共收到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將在會后結集出版。
本次會議由中關村智慧環境產業聯盟協辦,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贊助,合作單位包括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ECOLAND易蘭設計、中國風景園林網。
此外,作為會議的同期活動,9月5日至9日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舉行了由清華大學、加泰羅尼亞理工建筑學院、伊利諾伊理工學院三校聯合的“棕地再生與健康城市設計工作營”,來自美國、西班牙、中國三個國家近六十名同學參加了此次聯合設計。設計選址于首鋼老工業區,重點探討如何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過程中將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景觀重建、新功能置入等方面有機結合進行設計。工作營成果也在大會上進行了展示匯報,得到了中外嘉賓的熱烈反響。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