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7-25 11:50
來源:全聯環境商會
自2014年年初首次出現于財政預算報告中,PPP模式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政府在過去的幾年中釋放出大批PPP項目,但粗放的項目設置讓敏感的社會資本望而卻步。PPP模式遭遇瓶頸的根本,在于制度環境未能與經濟需求相匹配,政府違約、融資難、定位模糊、參與度低等亟待解決的頑疾。在業界看來,PPP項目的有序推進和切實保障需要的是一個通盤的政策包。環保企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融資能力、綜合治理能力、政府協調能力。政府、社會資本以及其他各環節的參與方,都需要時間學習成長,以配合PPP模式的發展。
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6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就“突破瓶頸:PPP助力環保產業發展”這一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主持人:
傅 濤 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對話嘉賓:
韓 斌 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
周宏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室主任
鄺 諾 北排集團副總經理
張仲華 啟迪桑德CEO
金永祥 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持人:
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傅 濤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PPP成就了一大批優秀的環境公司,PPP已經跟我們宏觀形勢、行政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社會參與的改革都已經密切交織在一起了,它的難度雖然很大,但是還是要往前走。
PPP本身是政府和社會資本的伙伴關系,因為政府的行政體制改革,以及政治體制改革都在進行之中,財稅、行政還沒有明確,這個是有風險的,我們又要往前走,我們只能按照大概的方向,我們不知道路在哪里,這是PPP的現狀。
其實PPP已經不僅僅是我們政府和社會企業之間的關系了,摻雜著很多大資本都在進入。伙伴中有第三者的出現,而且第三者的力量還很強,比如國開行,我們就變成專業運營機構了。
在這個環境下自強是根本,既然研究不出甲方是什么樣的,就研究自己,把自己的專業做好,做出品牌和價值,不管“嫁”給誰,不管”娶”誰都是有價值的。本質上這個行業正在走向自己自強的時代。
并不是說不做PPP就沒有辦法做環保產業了。環保產業有很大的空間,這是我們擴展新服務的觸角,很多領域我們擅長做市政污水、工業廢水、垃圾焚燒已經很擅長了,要進入新的領域要借助PPP。PPP是產業的盟軍,但是是交集的關系,共同激蕩一些智慧。
現在環境商會成立了PPP專委會,由我負責召集專委會,希望關注PPP的企業可以加入到我們新成立的PPP專委會。
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 韓斌
我們一開始一定要打牢制度基礎,完善法律框架,讓大家有制度的保障,有政策的支持。因為信用問題需要長期才能建立,不可能立竿見影,而是形成一套規范,劃了準則,但是不表示所有的人都按這個去做,這個只能靠時間檢驗,通過市場的力量,優勝劣汰,對企業也好,對政府也好,都會形成相互的促進作用,最后形成共融、共享。說起來容易,實踐當中需要大家努力。
從中介機構來說,有三點想法,第一行業確實要規范,要專業,才能得到認可,但是要做到規范和專業也需要過程,大家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不能封閉。有一兩家做的最好,永遠是這一兩家做,這樣就不是一個行業了。先入行的可能看到自己的回報,從高水平向中水平,甚至向更低的水平,這應該是合理的預期。進入的企業多,大家學習能力增強之后,尤其對簡單的項目設計,項目咨詢工作可能都做的情況下,平均回報肯定下降。但這并不表示領先的機構就沒有優勢,以環保為例,以跨領域的項目發展,對復雜性的,有前瞻性的,有挑戰性的項目,經驗的積累有利于先發機構。
想規范行業市場,確實對政府的能力也是一個挑戰,任何市場的發展也離不開發展,政府在PPP工作當中,既是屬于客戶,既是服務的需求者,同時也是社會管理者,怎么把自己定位好,怎么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很好配合這個市場,服務這個市場發展非常重要。我們也在加強培訓,不光是技術上、業務上,更多的是信用,共享理念上,怎么整體提升政府方面的能力。
關于PPP項目外部性,外部經濟很強的模式,大家做過的都知道,論證PPP適用性的時候,都有物有所值的論證,目前的論證大家考慮更多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但是對外部經濟考慮的確實不多,越來越多的聲音正在呼吁,我們在實踐中也看到了,這個也是存在的,下一步完善物有所值考量PPP模式的真正貢獻的時候,這塊應該考慮進來。
PPP肯定不是我們的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從微觀層面來說,它要實現物有所值,最直觀的是解決融資問題,它不僅僅是一種融資方式。為什么能提到國家戰略這個高度?作為目的來說有三個層面,從全局層面,是促進多領域改革的牽引式的改革措施,從經濟角度是促進經濟穩增長的一種手段,從財政管理角度它也是推動財政體制改革的很重要的措施。
PPP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改革舉措,是一個手段,不是為了做PPP而做PPP,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PPP也不是所有項目很好的選擇。對企業來說確實是一個機遇,是目前很多參與PPP企業由過去參與BT,項目前期建設,這些建筑商開始擴展出來的產業鏈,從建筑商向運營商擴展,成為綜合服務商。作為產業企業,逐步向產融結合發展,除了建設運營,參與融資,提供建設基金。產融結合也是很好的方向。
我覺得對企業來說,在充分了解PPP發展積極作用的基礎上,確實應該看到它提供很好的機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室主任 周宏春
其實中國在環境領域早就已經開始用BOT、BOO等這種形式了。原來主要是企業層次操作,現在把政府、企業、社會融合起來,要形成商業模式,核心是解決投資回報問題。
我們要考慮系統設計,現在中央正在推綠色供應鏈,我想我要用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的含義就是前端的資源配置要優化,包括財政資金,包括基礎設施,包括使用開發。比如說我們環保系統垃圾處理、VOCs和土壤治理,這些資源需要一個平臺進行配置,這個平臺包括政府、企業,政府是提供資金服務的一小塊,政府的投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規范行為、制定法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這是政府的作用。這其中的核心是企業應該如何配置資源,如何使用資源。比如說垃圾填埋場產生天然氣,國內許多企業都希望發電,但是中國缺的是氣,能不能搞天然氣的汽車。需要我們在智慧化上考慮如何把不同的項目進行整合,產生新的盈利點,從而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盈利模式的討論是非常重要的,我推行的理念是共享經濟,當然需要資源配置,需要有效需求,其中企業是主體,企業化運營很重要。PPP能不能發展,能不能可持續發展,需要新的理念,新的運營模式,新的商業模式。
北排集團副總經理 鄺諾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力度不斷加強,北京排水集團作為首都的國有企業,也開始嘗試走入市場,在國內、海外嘗試做了一些項目,站在企業的角度,站在曾經參與過PPP商業模式項目的社會投資人的角度,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我們以PPP的方式參與了一些項目,政府跟社會投資人的合作,短的有15年合作期,長的有30年合作期。目前整個模式處于初期,我們參與的并不是太多,還無法在現有的案例中進行評價。這種合作就像一場婚姻,在合作過程中,可以分為事前、事中、事后這三段。
所謂事前,要想成就一場合作,各級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針是非常重要的。雙方要多進行互相了解,而不是簡單的只依據地方財政有多少錢或這屆班子、人大的要求。20年、30年前我們就在做基礎設施合作,現在我們做50萬噸體量的污水廠肯定沒問題。之前參觀的一家瑞典MBR工藝的污水處理廠,那個是全地下的污水處理廠,利用山洞建設。
不說投資,不說后續的商業模式,就談我們的技術儲備,應對目前中央政府對日益惡劣的環境,日益嚴格的環境的檢測、考核、評比、督查,目前整個國家的方式要遠遠強于或者嚴于10、20年前,要給社會投資人,給像北排這樣有一些專業背景,或者專業背景搞運營出身的企業參與這種項目有一點時間,或者有相對的時間,這個是很重要的。
事中,政府企業應加強溝通和互相支持。在有些項目的執行層面,在商業合同的推進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與合同相出入的變化。原因可能有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素,我們非常理解,但是雙方合作契約美好的初衷不能有過多實質性的變化,否則不利于雙方持續有效的合作。
事后,目前大家基本上不談事后,可能時候還沒有到,因為絕大部分是建設期。我個人認為,PPP模式只是我們國家環境建設發展當期我們采取的一種手段,是在國家層面的一種手段,但是它僅僅是手段,它是治理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最終環境是不是改善了,當地的民生是不是改善了,當地的綜合經濟是不是得到改善了?如何考量?而這個考量如何和社會投資人掛鉤?流域化治理、環境化治理遠遠不是這個概念,我覺得不能簡單把我們作為外來社會投資人,至少我們搞環境治理的社會投資人。希望我們各方共同努力,盡最大的努力,成就合作。
啟迪桑德CEO 張仲華
啟迪桑德的發展軌跡是從固廢方面做BOT和BT項目起家的,在這個行業做了很長時間,到今天已經發展很大了。這兩年在戰略上一直做一些調整,這些調整是和國家在環保領域的一些政策改變,我們對公共服務的特許經營,運用特許經營的方式向社會資本開放,還有我們今天談的PPP。
按照國家政策我們也在調整自己公司的政策,以前主要做固廢的項目,現在往下游和上游,兩邊擴展,進入環衛領域。環衛領域是現在特許經營非?;鸬氖袌觯覀円呀涀隽撕芏喟咐?。把整個固廢領域的全價值鏈做全了,從垃圾清掃、垃圾回收、垃圾轉運,到后面固廢的濕垃圾和干垃圾分離,把有用的東西拿出來再生再制造,然后填埋、發酵,把固廢全產業鏈全覆蓋了。
如果從環衛項目的特許經營當成廣義PPP項目來看,我們做了將近200個項目,接近200億,這是環衛,是前端。后端我們在基礎建設也有一部分,廣義的有上百個。我們深刻感覺到,在國家PPP大政策的推動下,我們是受益的。
過程中我們碰到一些困惑,PPP是一個新的東西,政府的相關機構在設計,或者在整個運營過程中專業性提高。很多項目的邊界是不清楚的,很模糊。第二在項目的設計和實施中,文件的設計,專業性提高。由于政府找的專家部門專業性不夠產生誤差,反復溝通,從政府層面可以做的更加專業。
所謂的法律風險,能不能一如既往走下去,特別是政府管理層面的輪換,前一任和下一任是不是認賬。我們在實際運營項目中已經碰到過這種情況了,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協調和溝通,產生很多矛盾。
最后一個就是政府長期的支付能力。
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金永祥
大岳咨詢公司是專門做PPP咨詢的機構,我們對中國的PPP比較了解,從1994年到現在20多年的時間,我們完成了600多個項目,目前執行的合同也有三四百個,加起來有上千個,這些項目覆蓋了我們國家除了西藏以外所有的地區。
我想談三點內容,第一點,我們國家現在大規模的來推PPP項目,什么因素能增加成功率,降低失敗的風險。現在政府在推PPP項目的力度越來越大,熱情越來越高。從原來的第一批示范項目30個,第二批選擇206個,現在在推第三批,額度已經過10萬億了。
PPP在高速發展。如此高速的發展怎樣保證成功?這個是實現國家戰略的基本保障,如果PPP項目都做散了,我估計讓PPP在整個國家經濟活動發揮作用也很難,可能會傷害大家的積極性。怎么樣才能成功呢?前幾天在國家發改委我談了一個觀點,PPP的成功不在于地方,要改革,要解決改革中的問題。
我們做的PPP項目,最大的風險就是新啟動的項目重復原來的老路,繼續交學費,繼續走彎路。隨著我們推出的項目不斷增多,風險在快速積累,一個新的PPP項目應該能夠吸收以前項目的經驗和教訓。另外,要用專業的辦法解決專業的問題,新問題不斷出現,新問題不能用拍腦袋的辦法解決,需要有專業的視角和專業的思路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輔助性的,能使PPP經驗不斷積累,這樣PPP才能成功。我覺得這不僅僅在中國,在國外也是這樣,都是靠經驗教訓相互借鑒,才能使它成功。
第二點,中介機構的作用。咨詢公司發揮的作用就是在承載著其他項目的經驗和教訓,應用到新的項目里來,把現有的行業成果,能在項目里得到應用。第二個作用就是專業化,用專業化的辦法去解決PPP項目遇到的各種問題。既考慮到政府的情況,又考慮到社會的情況,使雙方能夠對接。
第三點,咨詢公司應該怎么發展?首先得承認咨詢公司的專業性,要承認咨詢公司需要研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總結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需要有強大的后臺支撐,也需要買各種各樣的設備,也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國際會議,這樣水平才會提高。我覺得PPP咨詢公司也需要有規模,我們必須要成為有規模的咨詢公司,這樣對政府的作用才是最大的。管理好了大的咨詢公司了,一大批的項目還是很有保障的。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