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2-18 15:41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由志浩
編者按:E20網友由志浩來稿,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現狀、技術特點、制約因素等進行了分析,內容全面客觀,可讀性較強。文章如下。
一、行業現狀
2012年4月,國務院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則》,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以上,到2015年新增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能力58萬噸/日。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止2014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91.8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能力53.34萬噸/日,已經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目標。
《“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則》還提出,力爭2015年國內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數量達到242座,處理能到達到3萬噸/日。屆時,餐廚垃圾處理率將上升至36.5%。而實際上2014年底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僅無害化填埋場就達到604座,可見行業發展的速度之快。
雖然行業發展較快,而且有很多的初創企業進入到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領域,但是目前多數仍是虧損的局面,主要是資源化利用技術不成熟,不能有效利用垃圾處理后的尾產物,因而增加了相關的成本。隨著“十三五”規劃國家投入的進一步加大以及行業技術的成熟,未來該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行業的技術特點
目前來看餐廚垃圾處理工藝可分為填埋、焚燒、資源化利用等工藝,具體的技術特點:
1.填埋工藝
填埋處理是傳統的餐廚垃圾處理工藝,它將餐廚垃圾和普通生活垃圾混合后進行掩埋,其工藝簡便,但卻容易導致填埋場沼氣和滲濾液的二次污染,并且有可能增加土地的后期利用成本。隨著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的推廣,現階段各城市中餐廚垃圾的填埋率都有所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16393萬噸,其中衛生填埋10774.3萬噸,占比65.54%,比上年同期下降三個百分點,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較高。
2. 焚燒工藝
焚燒同樣是一種傳統的處理工藝,目前主要在一些資源化處理技術落后的城市中應用。該工藝是將餐廚垃圾集中在焚燒爐中焚燒,利用高溫將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徹底分解和氧化,從而達到處理的目的,并且焚燒產生的熱能還可用在發電、取暖等工業中,以提高經濟效益。焚燒處理工藝對于餐廚垃圾的減量化很有效,通常都能夠達到減量90%以上。垃圾焚燒有可能帶來二次污染,如果技術處理不到位,可能會對大氣造成污染,使當期霧霾嚴重的空氣情況更加嚴重,隨著國家監管法規的日益嚴厲,行業標準不斷提高,對行業內的企業可能造成重大影響。2014年我國通過垃圾焚燒處理城市生活垃圾5323.9萬噸,與填埋技術一起構成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部分。
3.資源化處理工藝
目前我國餐廚垃圾處理工藝正由傳統處理向著資源化處理的方向轉變,所謂資源化處理即是利用各類處理技術,在不增加過度能源能耗的前提下將餐廚垃圾中豐富的營養物質提取出來再利用。資源化處理技術是當期世界各國都在重點發展的領域,但目前我國在資源化利用方面占比仍然較小,是未來行業規劃發展應該重點推動的領域。
三、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1、國家政策
環保產業是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保護環境,將環境保護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制定了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措施,確立了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改變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恢復的狀況,依靠科技進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思路。今后一段時間,隨著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強,國家將繼續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扶植力度。國家將通過重點項目建設、培育重點企業、擴大產業規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手段和方式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同時,國家將通過資金、稅收等方式鼓勵國內企業自主研發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技術;進一步提高環境工程建設與運營的市場化、規范化和現代化水平。
國家對環保產業的日益重視,為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2、投資需求和環境管理制度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為把“十二五”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要積極實施各項環境保護工程,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優先實施8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投資需求約1.5萬億元,相比“十一五”期間全國環保投資實際總額2.16萬億,“十二五”期間全國環保投資計劃額同比增長了57.24%。相信十三五規劃相關的投入力度將會更大。
3、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環保行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提高環保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環保成本,同時資源化利用技術的成熟,對垃圾處理后的尾產物能夠有效利用,會增加企業的收入,進而能夠促進相關技術的不斷改進,形成良性循環。
4、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
我國環境保護力度日益加大,國家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相關環保政策不斷完善。在實踐中,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公眾監督與公眾輿論對環保政策的有效貫徹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品牌形象、商業信譽及社會責任感越來越成為參與現代化市場競爭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元素,很多企業愿意更多地將社會效益納入到日常經營的考慮范疇;另外,在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監督下,企業會充分考慮環保違規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社會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及有力的輿論監督能夠有效推動企業的環保投資,促進環保政策的貫徹執行。
四、經營模式
其實目前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民營企業數量非常多,產業資本的投入不斷加大,但是多數企業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除了行業政策法規不完善之外,各企業一直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目前行業最主要的模式就是BOT模式,由企業出資建設、運營,通過運營收入收回前期的投資成本并有所盈利,但是BOT模式前期投入巨大而且經營周期很長,風險較高,收益卻無法保證,但未來相關的廠房設備還要移交給政府,企業承擔的風險比較大,企業缺乏積極性。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PPP模式,PPP模式通過引進民營企業的資本、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資源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垃圾能源的充分挖掘,有利于實現垃圾處理“資源化”和“無害化”要求。而政府的通過政策、法規的管制可促進垃圾源頭的“減量化”和分類收集,監督企業的垃圾處理質量,保障公眾的利益。這種公私部門各自優勢的有效結合無疑是實現循環經濟指導下的垃圾處理最有效的方式。PPP模式屬于政府和企業合作投入開發,共擔風險和收益,但目前由于政策法規不夠完善,而且企業在于政府合作的過程中處于劣勢地位,同時關于雙方出資比例不好協調等等,也制約著城市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
除了上述兩種模式之外,還可以探索其他模式,垃圾處理行業不同于公路基建等行業,政府未來一定要收回。可以采用投資建廠的模式,即某個地方對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有需求,可以采用招投標方式,吸引有能力的垃圾處理企業建廠,由企業投資,企業擁有,企業獲得垃圾處理的尾產物,并進行加工處理資源化利用,政府負責運送垃圾,對垃圾的運送量雙方可以簽署協議,并且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若是垃圾處理量未達到標準,政府可以收回補貼,或者要求賠償,即使未來的運營收入沒有達到預期,但是企業擁有相關的產權,能降低企業的風險,這是一種雙贏的模式,能夠有效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并且能夠吸引產業資本的進入。目前上海已經有個別地方開始嘗試類似模式。
五、已上市或掛牌的公司
1、啟迪桑德(000836)
啟迪桑德由桑德環境更名而來,公司部分主業為城市固廢處理,目前在固體廢棄物處置業務領域經營涉及細分業務包括:固體廢棄物處置項目投資建設以及運營,公司從事固廢業務從最初的項目EPC類業務逐步拓展至目前的EPC以及BOT業務并行,公司固體處置項目從設計、采購、投資建設、設備集成安裝調試以及后期運營維護均實施了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嚴格檢驗各項投資建設指標的總體控制與管理,順利完成了報告期內固廢投資項目的建設計劃。該部分業務在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2014年營業收入404338722.24元,較上年增長2778.80%,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0%,毛利率為5.75%,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幅度較大是因為公司固體廢棄物特許經營項目運營期投建并產生相應運營服務費,同時因為剛投產,前期運營成本較高,導致毛利率較低,未來隨著項目的不斷運營,相關的成本會逐漸降低,將進一步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啟迪桑德是中國環保行業的領軍企業,其在污水處理、自來水業務、市政施工上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擁有技術優勢,跟個地方政府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些是公司在固廢行業發展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
2.天物生態(831638)
天物生態于2015年1月13日在新三板掛牌,其主營業務為有機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系統集成服務,主要通過對植物秸稈、城市生活污泥、園林樹枝及其他有機固體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并資源化利用產成肥料進行銷售。公司股本3950萬股,規模雖小,卻非常有發展潛力,公司2014年營業收入43,915,073.79,毛利率39.03%,但由于公司屬于初創期,前期運營成本及研發費用較大,目前公司處于虧損狀態,2014年末虧損111716.96元。公司從設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生物菌種、生物肥料生產技術及經驗,具有獨特的有機固體廢物處理工藝,技術優勢明顯。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擁有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肥料及飼料生產資質,先后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等;擁有14 項自主知識產權,其中6 項發明專利,8 項實用新型,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科技成果項目支持近20項,擁有自治區級新疆生活垃圾與污泥處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產學研聯合示范基地等科研基地。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及技術不斷完善,未來的盈利能力會大幅度提高。
六、總結
隨著城市的發展,未來城市生活垃圾帶來的問題會日益顯現,同時國家對此也越來越重視,各項政策法規也不斷在完善,政府投入越來越大,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及產業資本的投入,資源化利用所占的比例將越來越高,該行業將來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中投證券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