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12 10:17
來源:E20環境平臺
“十二五”期間,環保企業得到了大發展,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對環保行業來說,仍是關鍵的幾年。隨著政策、經濟的不斷利好,國家對環保事業的重視,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環保產業也是“戰猶酣”。近日,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環投”)董事長劉先榮在接受中國固廢網記者的采訪時,與我們分享了廣環投在挑戰與機遇并存在大背景下,不斷開疆拓土,擴展公司業務的戰績。
年垃圾處理量494.5萬噸 覆蓋廣州市90%以上生活垃圾
日前,廣環投董事長劉先榮在接受中國固廢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是廣環投最關鍵的幾年,是實現大發展的幾年。在2015年,廣環投的垃圾處理量達到494.5萬噸,廣州市垃圾處理的90%左右由廣環投處理,全部運營的監管項目都是100%安全進行。
經過幾年的長足發展,如今廣環投在2014年全年的垃圾處理總量已達494.5萬噸,日均處理量超過1.3萬噸。其中廣環投正在運營的興豐填埋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垃圾處理廠之一,最高的填埋量可達到11000噸/天。
劉先榮表示,從未來趨勢看,無論是從技術,還是資源的綜合利用,廣環投更支持的還是垃圾焚燒發電,這樣不僅可以做到資源再生、達到減量化、無害化,也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他認為,垃圾填埋首先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會對地下水和大氣造成污染。
目前,廣環投業務輻射廣東、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已正式建成運營的廣州第一資源熱力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逾3290噸,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廣環投在建的項目8個,其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6個,垃圾填埋項目2個,預計在2017年全部建成,建成后,廣環投垃圾日處理規模在約3萬噸左右。
立足“一二三四” 開展十三五布局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劉先榮從將對廣環投的戰略思考歸納為“一二三四”布局,以此展開未來的發展。
“一”:在十三五期間打造一個上市平臺。以清潔能源生產為指引,以垃圾焚燒發電為主體推進上市平臺的建設。目前,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上市工作,十三五的后兩年,將會實現主板上市。
“二”:建立兩個基地。一個是集技術研發、投融資、人才管理、環保產業孵化為一體的總部基地的建設;一個是垃圾焚燒設備、運輸車輛、中轉設備制造為一體的制造基地。
“三”:培養三個能力。三個核心能力主要是,項目的運營能力、技術的研發能力、資本的運作能力。十三五,對于環保產業來說都是大發展的時期,對于環保產業相關的企業,也是大有作為的時期。在這情況下,作為環保企業,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就是要注重三種能力的培養。
“四”:形成四大業務板塊:清潔能源的生產、固廢資源的開發、環保裝備制造以及以環保技術為支撐,培育環保技術相關的現代服務業四大業務板塊。
環保產業是個朝陽產業,未來環保行業也將面臨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劉先榮表示,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守信以及強烈的責任感。面對公眾排斥的垃圾焚燒廠的選址問題,劉先榮認為,企業除了信息公開,相應的群眾參與和公眾考察也很必要。企業可以通過對垃圾焚燒發電廠技術工藝以及排放標準進行公開廣泛的宣傳,讓廣大的居民充分的參與、參觀和了解,從而獲得他們的信任,讓附近的居民真正理解和支持垃圾焚燒廠的建立。廣環投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一直秉承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的原則。從2013年7月建成投產以來,已多達4.8萬人前來參觀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僅是全國的中小學生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更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作為環保企業的工作者,劉先榮表示,未來仍將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堅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創新,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環保技術,造福社會,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長遠發展。
編輯:陳丹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