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01 18:15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整理 李艷茹
日前,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E20”)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并舉行了敲鐘儀式。作為環保行業縱深平臺第一股,E20 的上市引發了環保行業的普遍關注。為深入了解這個業內服務樣本企業的發展歷程及戰略思路,《中國企業家》雜志、每日經濟新聞及中國水網記者共同約訪了E20 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傅濤。
初衷:將弱小的環保產業推向市場化
記者:在雙十一,E20 環境平臺掛牌,12 月1 日,E20 敲鐘。有人說,這是環保產業市場化的里程碑,那么,對于公司、對于您來說,是否有里程碑意義?
傅濤:E20 環境平臺不是環保實業公司,是服務于環保公司的一個服務型公司,我們的定位是產業服務業。但外界通常不太認可服務的價值,服務行業被稱為“奶媽行業”,付出了心血,但你幫助的人不見得能完全認可你的價值。
在剛剛成長起來的環保行業更是如此。怎么能把軟的服務做硬,這是商業模式創新很核心的環節,也是這些年我們的發展思考。
E20 環境平臺今年有幾個大的動作,一是完成了新三板掛牌,完成了員工入股、粉絲入股,完成了一號基金的募集。二是將會員、研究、媒體、活動中心、論壇等基礎業務板塊進行重新融合,使它們不再只是獨立產品。現在公司的戰略重心后移,所有的策劃都來自研究,然后再組織活動、傳播。三是我們有了自己金融體系的構架,完成了第一支基金的募集,二號基金也正在進行中。四是構建了一部分子平臺,以投資少量股權的方式,形成E20 環境平臺外圍的子平臺,構架成一個大的體系。
我們的事情遠遠沒有做完,我們的夢想是做個環保行業的阿里巴巴,現在,只是起步。
記者: E20 環境平臺的使命是什么?
傅濤:相比于其他行業,環保行業有它特殊的地方。它有兩個甲方,一個是地方政府,一個是排污企業,這兩個甲方并不是很理性的群體,理性采購追求性價比,相反,他們都不情愿搞環保,不是出于自身意愿去購買環境服務。可以說,環保產業是因為環境服務外部化而產生的,產業看似很大,實際很弱小。
環境治理不能完全靠政府。環境保護是政府的責任,但環境真正的治理必須依產業的力量,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的專業力量才是產業落地的最重要基礎。雖然這個行業是政策性行業,政府干涉非常多,但在交易環節,真正的治理環節,必須崇尚市場。這也是我們建立平臺的另一宗旨——以前,我們是用行政化的手段,事業單位手段來做環保,現在我們要用市場手段、產業手段來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
由于深深體會到環境產業的艱難,所以才有了我們這個機構,E20 環境平臺成立的宗旨之一,即是通過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的力量,幫助環保產業落地。
轉型:個人身份的三重蛻變
記者:作為一個企業的領頭人,你在E20 環境平臺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您個人也經歷了從官員到學者,再到企業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心態有什么變化?
傅濤:之前我給別人講課,現在我聽課多于講課了,因為在做企業的過程中,真切地發現到“三人行必有我師”,可能一個年輕人的一技之長就很值得自己學習。
學者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對別人講課,專注于研究一種科學,一種規律,他可能發表完論文就完成了工作鏈條。但是企業家是以客戶為中心的,需要不斷創新、為行業創造價值,企業家還必須知行合一,有了想法就要去落實,還要考慮經濟效益。我在做企業后,比做專家時候辛苦很多,但是更高興,挑戰性更強。
其實我也偶爾會感到孤獨。我理解客戶的環保之路應該怎么走,但他們很少理解我們這樣的平臺怎么做。尤其當發展成為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縱深平臺,處于領跑狀態時,我們就沒有任何可供參考借鑒的對標者,必須自己創新。但我一直相信,差的企業是跟風前進的,好的企業是獨立做事,以自我目標為動力。比如阿里創辦的雙11 購物節已經快成為世界性節日了,它們制定了規則,很好地利用了社會大勢,依靠市場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創舉。雙11 正好也是E20 環境平臺掛牌的日子,我們一直說,要做環保的阿里巴巴。新三板掛牌就是個好的開始。
記者: 聽說過不少從企業加轉型為學者的,而從學者轉型為企業的不太多,應該需要足夠的決心。您如何下決心從學者轉型為企業家的?
傅濤:我在清華做研究的時候,只是中國水網(E20環境平臺前身,現在的子品牌之一)的顧問。直到今年8月份,才真正終止了與清華的合同,專心做企業。
我在清華時,團隊最多帶過十多個人,其中也有很多博士、博士后,本來我希望這些力量可以一起做平臺,做產業服務,但基本都未如愿。之前的E20 本身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機制,不能真正團結最能干、最頂級的智慧來完成服務和使命。我就想,怎么才能讓有理想、有水平的人來帶著激情做產業服務?最后的結論就是,必須要有一個有品牌有使命的公司,得有一些夢想的人來團結和吸引另一批有理想有水平的人加入。
只有E20 環境平臺變成一個可持續發展、有市場價值的企業,才可以來吸引一批有作為的人。但我當時的角色不純粹,只是兼職,對于公司的發展并沒有沒有核心保證,我自己成為了制約公司發展的的瓶頸。那時候,我也覺得,是時候放下自己,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并以此促成了自己的轉型。
記者:在最開始全心投入做企業的時候,是否有過困惑?
傅濤:我以前不太懂得如何去做企業管理,對此沒有系統、清晰的想法,以為做企業就是把產品賣出去就可以了。
后來才理解到,這是低層次的公司,高層次的企業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再高層次企業會有自己的商業邏輯,最高層次的企業則有自己的文化體系。認識到這個以后,我就開始思考“怎么能讓我們成為一個至少是有清晰商業模式、有商業邏輯的公司”。后來我覺得自己的缺陷不在于知識,而在于心態。
所以后來我專門去聽了一些課程。但改變起來很困難。因為我的思維、邏輯、性格都差不多定型了,要重新改變很困難。
在聯想,我聽到柳傳志講什么是企業家,給我印象很深。他認為企業家是奔日子的人,是最偉大的人群,因為他們為社會創造價值,他們需要重新構架一個新的系統。我對這點很認同,開始進入聽課、學習狀態,雖然距離改變還很遠,但心態發生了變化。
后來,我又遇到一個比我年輕很多的同學,他對我說,企業家需要在客戶面前完全放下自己的面子。這個觀點對我的啟發很大,觸發我理解了很多互聯網公司創業的那種精氣神,讓我明白了:企業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客戶群,把自己的價值賣出去,形成可以對價的產品。
當開始用“無我”的心去思考時,我理解到,企業家只有把心放在用戶那里,才能真正懂得用戶的需求,才能知道他們的痛點——功能是標配,情感才是剛需。這個轉型過程很痛苦,但轉變是根本的。
模式:做服務于環保產業的縱深平臺
記者:那么,經過困惑、轉型后,E20 環境平臺的商業模式是如何確定的?
傅濤:最初我們有很多路可以走。E20 環境平臺最早就是以中國水網的媒體形式亮相的。但隨著發展,我們決定不做傳統意義上的媒體了,因為信息服務只是我們的一個業務;我們差點轉型成咨詢公司,因為我們在做咨詢方面有一定的專長,也曾給很多機構、知名企業做過咨詢;也差點轉型成商會組織,我們發起成立了環境商會,但是做了兩年發現這不是自己的歸宿;還差點成了環保公司,當時我們也曾成立了一個公司,叫清環同盟,想聯合產業的力量做環保產業園,隨著商業地產的不景氣,沒有真做。這些都曾是我們面對市場時做過的摸索,遇到過很多誘惑,也走了些彎路。
后來,我從環境商會秘書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回過頭繼續做我們的平臺企業。那時,我看到了平臺機構的發展模板——阿里巴巴。尤其是阿里的上市告訴我們,平臺公司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是一個更有張力的商業模式。它給了我一個清晰的導向。
現在,E20 環境平臺有了全新的定位,跟咨詢公司有區分,與媒體也有區分,成為了綜合型環境縱深服務平臺,我們有了這類企業的優勢,同時也避免了這類企業的劣勢。這種差異性避開了同質化競爭。
現在,大家表面上看到的服務其實都不是E20 環境平臺的核心價值,我們真正核心價值是客戶信任及黏性。以后,E20 環境平臺的產品可能還會不斷發展變化,但我們的核心客戶不會改變。現在很多客戶公司也是我們的股東,這種交融是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們提出的“融資、融智、融夢想”理念也正基于此。
記者:E20 環境平臺在近幾年發展迅速,得益于什么原因?
傅濤:E20 環境平臺最早就是用媒體的方式在做事情,后來有了咨詢服務、會展服務,再后來建立了自己的會員體系。我們的會員包括了全國環保領域最好的公司的大部分,是國內環保的第一圈層。這些優秀的公司形成一個群體,他們雖然弱小,但相互交流,形成了自己的市場規則。隨著產業發展,從去年開始,我們會突然感覺到一種強大的沖力:好企業成長起來了!為好企業服務的平臺會覺得有力可發。在會員力量的推動下,E20 環境平臺自己的商業模式也獲得了突破。會員們產生了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化的需求,E20 環境平臺的業務隨之做了相應調整。從前年開始,我們走向縱深,開始做一對一的伙伴業務,給企業提供一對一的定制化戰略、品牌、營銷、傳播服務。業務深化后,我們會更懂這個會員企業,會和客戶產生心心相連的感覺,才能為更深化的業務打下基礎。
中國的環保產業因其特殊性,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充滿了政策陷阱、社會陷阱。同時,產業分散,沒有真正的龍頭企業。目前來看,環保企業中公司市值最多的也就是五六百億元,一般的環保上市公司市值也就是幾十億元的規模。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司都走得很難。即使是環保產業中規模較大的一批企業,在現在治理結構之下,也是問題頗多,和其他行業有很大差距。
實際上,這種催生起來的快速成長的行業往往是有弊病的,在分散、變化、轉型、陷阱多、挑戰多等環保產業的現狀面前,無論是領跑的還是中等的環保企業,都需要陪伴發展的產業服務。
記者:您剛剛提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公司很難,那他們未來的方向在哪兒?
傅濤:環境領域有超過50 個細分領域,水的領域有二三十個細分領域,比如供水里面就包括水庫、飲用水、再生水等,除了市政污水外,還有海水淡化、雨水、海綿城市等。這些細分領域在政府出臺的一些文件里面都有涉及,比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列出了二十多個領域,在E20 出品的產業戰略地圖里也有分類。同時,文件還提出了農業部分、工業廢水、園區廢水,甚至海洋邊的廢水等一系列的環保問題,非常多,這些領域原來都沒有治理。
在固體廢棄物處理方面涉及領域更多,固廢包含三四十個領域,因為是固體物質,所以流通完以后上游可以向收運行業延伸,下游可以向資源化等出口延伸,這里面又有很多細分領域,都沒有很清晰的商業模式。
這百分之七八十的環保服務領域都欠缺交易結構,但欠缺度不一樣,需要新的商業模式設計。現在,不管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的環保公司,都需要有這樣的轉型,這也是E20 環境平臺目前在做的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
當開始用“無我”的心去思考時,我理解到,企業家只有把心放在用戶那里,才能真正懂得用戶的需求,才能知道他們的痛點。功能是標配,情感才是剛需。這個轉型過程很痛苦,但轉變是根本的。
未來:市值過百億 推百余家優秀公司上市
記者:在最開始的時候,E20 環境平臺已經有了自己的會員,隨著產業的持續發展,E20 環境平臺的服務對象有所調整嗎?
傅濤:E20 的本意是指聚焦行業Top20% 的優秀企業,實際上Top20% 里是分類型的。我們把企業分成四大類:A 方陣代表重資產集團,B 方陣代表區域環境綜合服務集團,C方陣代表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屬于細分領域領跑者,D 方陣是裝備、材料生產制造商群體中的領跑者。
E20 環境平臺最早的客戶都是重資產公司,如北控、首創股份、桑德這種大品牌,它們知道未來在哪里,它們關心政策,關心市場的變化,關心價格,關心國家的宏觀政策,我是做宏觀政策出身,我能一定程度上比他們稍早地從政策趨勢預判未來,所以能夠為它們提供服務。
還有一類是一部分地方政府企業,它們充滿著困惑,股權不清晰,沒有發展動力,贏利差,不知道方向在哪。最開始,這兩類企業是E20 環境平臺花很大力氣去服務的對象。
隨著產業發展,我們發現,未來環保產業真正的力量應當來源于成長最快的C 方陣——那些真正為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的企業。
環保市場最開始是工程型的,從五年前開始變成了指標型,市場進入效果時代,大家不再談做了多少工程,而是開始說我們的河道還臭不臭、空氣好不好。這就需要有踏踏實實干活、并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這時候C、D 方陣開始興起。它們是真正有技術、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企業,將是未來環保產業的脊梁。
所以現在E20 環境平臺的重心也做了一些變化,我發現最需要同伴的、需要被發現的是C、D 方陣的公司,它們弱小、缺錢,然后在甲方強勢之下沒有地位,沒有議價權,利潤不高、品牌不響、管理不到位,需要我們的幫助。目前,我們把AB 方針作為我們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但聚焦的客戶是有夢想的輕資產型企業。
如果一個公司的目標是年增長百分之十幾,那么它不是E20 環境平臺的客戶,因為它們不需要我們幫助,只要自己通過管理和營銷就能做得到。但如果這個公司有夢想,價值想翻十倍、二十倍、一百倍,那一定是我們的伙伴。
E20 環境平臺提供的服務是從深到淺,一直到投資,到未來用子平臺所提供的系統進行專業服務,我們會跟客戶公司水乳交融地在一起。只要環保產業的突圍不終止,我們的使命就不終止。
記者:為企業提供咨詢、分析甚至戰略指導,E20 環境平臺的優勢在哪兒?
傅濤:E20 環境平臺現在有三大能力,第一個是對行業發展未來趨勢的預判能力,通過我們的專業經驗積累,我們可以掌握一些市場的發展規律。第二個是對行業發展和企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的能力。基于對政策、產業的熟悉,E20 環境平臺可以幫企業去統籌考慮交易結構、融資、投資、收益等。第三個就是協同創新能力,E20 環境平臺作為一個行業縱深服務平臺,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和許多行業公司有非常良好的信任關系。我們可以聚集起一種行業的聲音。在環保領域,老百姓是非專業的,資本市場同樣不專業,大多跟風者。因此,對產業的理解一定要把準大方向。
我們聚合了影響力、公信力、領導力,便會加速行業的發展。加上我們用事業合伙人制度凝結的強有力的專業團隊,構成E20 的價值核心。
記者:對于E20 環境平臺近遠期的發展,您是否有具體的規劃?
傅濤:E20 環境平臺去年收入有兩千五百萬,今年大約三千五百萬。大約每年增加百分之八九十的利潤,增長速度很快,利潤增長更快。現在剛剛上市,市值是2 億左右,但相信明年會做進一步的遞增,預計五年以后到百億規模的可能性很大。 E20 希望在不斷股權融資后,發起二三十億的股權基金,帶動二三百億的資本市場基金,推動超過一百家優秀公司掛牌上市。加上正在籌備的并購基金和投融資顧問業務,進而構架E20 資本板塊。
在未來的發展中,平臺的基礎業務會保留和加強,現金流會增加,咨詢業務將成為明后年利潤增加點。從后年開始,會以金融業務為主,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投資收益,另一方面是子平臺投資估值。目前公司的融資大部分在做子平臺投資和資本類業務的發起。子平臺在后年或者之后更長時間會陸續上市,5-10 年內形成幾百億的市值。
目前, 第一個基金的募集已經完成了, 規模為八千萬;稍后將成立2 號基金,作為公司全資到款、直接管理的基金;“E20 中宜環境醫院”正在推進;E20 環境平臺和宜興環科園組建的基金公司正在審批中,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杠桿放大,對接國家的產業基金和政府相關為環保實施的一些產業基金,真正的為環境需求者服務。
我認為環保產業在未來幾年會快速增長。目前,很多行業利潤都在下降,而環保產業的平均增長大概15% 左右,我們的會員平均每年增長30% 左右,我看好行業的潛力。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