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25 23:54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任萌萌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開篇引用狄更斯名言,總述2015年固廢領域火熱的產業態勢、企業行情和未來趨勢,通過闡釋論壇主題設計的核心主邏輯,串起了兩天論壇所有發言的核心思想。“預計十三五期間,行業內總投資可達2000億,但是當前低價競爭、監管趨嚴帶來的負面新聞和不斷引發信任危機,導致行業利空神經日益繃緊。固廢產業不環保,環境產業不生態,火熱背后行業發展瓶頸已現,必須積極作生態化轉型。”在2015(第九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他從數據推測細分領域市場空間,揭開行業頑疾并推出生態化解決方案。
一、“最好的時代”:十三五投資建設市場可達2000億
薛濤整體梳理2015年的固廢領域生活垃圾、污泥、餐廚垃圾等細分部分的發展數據,預測十三五規劃期間固廢投資建設市場空間(僅包含城市垃圾及城市有機廢棄物)可達2000億元。
1、未來“半邊天”——生活垃圾處理
(1)細思恐極的一個統計指標
以2006年至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數據為基礎,至今處理量增長了57%,而無害化處理量則增長了108%,無害化增長趨勢明顯。但是,提到這個“生活垃圾處理量和處理率”的統計指標背后的含義(即該指標與無害化處理之間的差距),薛濤第一次用了“細思恐極”這個詞匯,耐人尋味。
(2)垃圾燒紅半邊天
薛濤介紹,依靠著垃圾焚燒量的急劇增長,無害化處理率的增長速率亮眼,由2006年的53%遞升為2015年的91.8%,生活垃圾處理率和無害化處理量的差距已經被迅速減小,近年“無害化”已經成為垃圾處理的必然趨勢。
薛濤表示,從行業占比看,垃圾焚燒在逐年攀升,衛生填埋占比漸次減少,簡單的生活垃圾直接堆肥早已窮途末路; 垃圾焚燒的份額的逐步增加,離不開垃圾焚燒十大影響力企業的貢獻。在E20環境平臺評選的“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中有7家企業連續三年均能上榜,以其為樣本觀察,三年間他們的焚燒項目由3萬多噸增至4萬噸。
“但是,”薛濤也提到,我們看到,雖然十大影響力的7家企業在這三年間的新增垃圾焚燒量持續增長,但其新增量的增長率卻在急速下滑,從2013年的242%,下降到2014年的 6.9%,最終下降到2015年的0.4%。這其中,代表著行業空間釋放的頂部將近,代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
(3)焚燒和填埋——瓶子與管子
在談到垃圾焚燒19.2萬噸處理能力和衛生填埋33.2萬噸處理能力之間的微妙關系,以及其對垃圾焚燒未來空間的貢獻時,薛濤打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方。“看到統計數據中的處理能力,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區別,垃圾填埋場的處理能力其實是個瓶子,處理能力是瓶口,可以相對容易的變大變小,但是瓶子是有容量限制的。而垃圾焚燒廠,更像一個管子,沒有容量限制,但是這個處理能力的變化卻沒那么容易。
這樣的細微差別,帶來了某些城市為了應付城市化加劇或者清運能力加強的局面,會帶來調高垃圾填埋場的處理能力,并導致其庫容迅速消耗而面臨封場的局面。以下一些調研情況反映了這一點,垃圾填埋場面臨滿庫容成為各市長頭疼的問題。
4)垃圾焚燒新增市場空間因素和有可能減少垃圾焚燒量需求的一些行業發展因素
上述垃圾填埋場即將滿庫容的現實,可以為圖中顯示的33萬噸的垃圾填埋處理能力向焚燒轉換留下巨大的空間。此外,還有些城市,可能會提前統籌布局,提早建設垃圾焚燒廠,而將填埋場作為焚燒殘余的處置用地,這樣更加科學。這些情況,都帶來了衛生填埋能力向焚燒能力轉換的要求,提高了市場空間。此外,正如首創集團即將介紹的山西臨猗模式,其為村鎮垃圾收集的經驗,伴隨著十部委對農村垃圾的宣戰,一些村鎮垃圾收運服務市場,已經被“E20環境產業地圖”固廢A方陣公司布局,將為集中在縣城的垃圾焚燒處理帶來市場空間。當然,通過前端或終端的垃圾分類所帶來的資源回收、RDF、廚余處理、城市礦山和資源循環等更加生態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焚燒處理量需求。
由此估計,十三五期間,生活垃圾工程建設的市場投資空間在1000億左右,占據固廢總空間的一半,薛濤同時補充,“這些都是在不考慮運營費用的情況下。
2、污泥的規劃任務沒完成和又一個“細思恐極”
結合600個城市的調研情況,經E20環境平臺評估,至2015年城鎮污泥處理率已經達到35%。(我們曾因為此數據遠低于官方數據,而略有不安,但是上月北京某報紙登出,北京的污泥處理率也僅僅是27%!) ,該數據雖然比2010年十二五規劃所評估的全國污泥無害化處理率(25%)有一定增長,所以從全國范圍看,2015年的污泥處理率發展情況并不均衡,也并不樂觀,薛濤指出:“畢竟十二五規劃中對于污泥處理率,要求在2015年城市達到70%、縣城達到30%,可以說十二五規劃的任務,我們行業沒能完成。”
薛濤同時表示,在看到污泥的官方統計數據時,又一個指標再次讓他細思恐極,就是干污泥處置率,十年來一直處在90%以上,“這個東西也很值得大家思考。”他預計,十三五期間,污泥工程建設的市場投資空間約有350億。
3、有人在上面力推,就是不一樣——餐廚垃圾
“根據我們調研,餐廚已運營能力中實際處理量不到50%,這是餐廚的困境,始終是餐廚行業的瓶頸。”在十三五期間中,餐廚垃圾處理會有很大的機會,力度空前,因為“上面有人推”,薛濤指出:“這個機會是發改委和建設部共同推動的。我們估計十三五期間市場空間大概在250億。”但是,在這通過國家資金力推的市場中,也伴生了很多問題。項目上得急,配套的收集能力、運行穩定性、最終廢棄物處置出路等問題都沒有很好解決,帶來實際處理量遠小于處理能力的問題,以及一些餐廚廠建設完畢但無法運營的問題。
4、先到先得——病死畜禽、畜禽糞便
薛濤指出在病死畜禽、畜禽糞便等有機物的處理方面,也有大量市場機會爆發,比如病死畜禽方面,美欣達集團(浙江旺能環保固廢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朗坤環保集團都是抓住機會的先行者,可謂先到的有肉吃,“十三五期間,此類工程建設市場投資空間有400億。”
至此,綜合固廢領域垃圾焚燒、污泥處理、餐廚處理等城市有機廢棄物處理處置領域,在十三五期間的市場空間可達2000億。
二、“最壞的時代”——環保行業不環保、低價競爭雪上加霜
行業四大挑戰:標準提高、監管趨嚴、信任危機和低價競爭。
薛濤認為標準提高、監管趨嚴也讓環保行業的壓力更大:“如此情況下,2015年有超10份“紅頭文件”都指向環保標準提高,同時環保檢查僅2015上半年就已涉及超62萬家企業,通報停產12839家、關停取締9325家,按日記罰涉及金額達2.36億元。環保企業也不可避免,2015年1-6月,環保企業也有被關停或處罰,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中有3家也被列入環保通報名單。過低的價格、越來越高的標準,還有環保部監管不斷曝光負面消息,加劇了公眾信任危機。我們不能埋怨老百姓不相信我們,是我們這個行業做得不夠。”
對于公眾信任危機,低價競標首當其沖。薛濤列舉垃圾焚燒項目單位垃圾處理價格的變化數據,從1999年的207.8元發展到了2015年的26.5元,十六年時間價格跌下了近10倍。在相關技術并未取得跨越式突破的情況下,劇烈降低的投標價格最終導致公眾抵制,“鄰避事件”頻發,信任危機不言而喻。(注,發言后當晚,E20水網固廢網公號“午夜深喉”報道,在浙江紹興垃圾焚燒項目的競標中,重慶三峰報價18元/噸。)
標準提高與嚴格監管“雙管齊下”,伴隨惡性競爭和行業自毀模式的啟動,環保行業不環保,繁花虛榮之下,固廢領域的發展瓶頸近在眼前。
三、行業應對:自律、公開、對接資本,產業和圈層合作生態化
行業自律、信息公開、產業生態化和生態圈層合作,以及對接資本市場,是E20環境平臺為行業發展提供的幾項應對建議,其中“生態化”是關鍵,被提及最多,滲透在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1、行業自律
基于2015年低價競爭的情況,E20環境平臺聯手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垃圾焚燒BOT項目的環境報告。“我們對行業價格進行了平均性分析,且自由資金的內部收益率在8%的情況下,經過測算合適的垃圾焚燒單位價格應該是在65元/噸,”薛濤介紹,“同時,由于行業普遍存在政府拖款的情況,若將此考慮在內,應該是在68元/噸的價位,企業才能保證收益率在8%。”(報告細節和畢馬威李煒總監的詳細介紹發言視頻,請繼續關注本公共號的下周發布內容。)
2、信息公開
信息公開,公開什么才讓人滿意?在論壇首日,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光大環保(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蔡曙光就做了為“與社會共融的產業生態化”主題演講,對其如何踐行信息公開有詳細的介紹。
3、產業生態化
薛濤認為談生態化,首先要了解產業的生態化布局,總體而言,有橫向、縱向兩個方面。來自錦江集團的王元珞總經理就“生態化的深入理解”在隨后給出了精彩的演講。(具體請翻查本公共號之前的發布。)
垃圾處理生態化布局橫、縱向布局示意圖
4、這不是賭具,企業橫向一體化已風云突起
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前10家2015—2016年拓展情況示意圖(紅色表“未進入”,綠色表“已進入”)
展示這張PPT,薛濤開玩笑道:“這個不是賭具,是顯示光大國際、錦江集團、首創環境等10家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在近兩年的橫向拓展的情況,通過統計,餐廚和污泥是當前兩個需求非常急迫的子行業。據E20環境平臺統計,推動企業橫向一體化的十大影響力企業是在明顯增加的。十大影響力企業中已有8家開展了橫向發展計劃。”
薛濤還介紹,循環經濟園是橫向一體化拓展的高端產品,E20環境平臺目前已經在關注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中節能(臨沂)生態循環產業園等9大循環經濟園項目,“我們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4000人進行了投票反饋,其中認為經濟園是大勢所趨的占91%。”
5、插曲:橫向一體化之工業固廢
“據我們觀察,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中,雖然工業固廢處理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但依然有6家進入到了工業固廢領域。因為在該領域,危廢處置中心需要是拿到政府的授權或者批準,具有特許經營為模式的壟斷特征,而這種商業模式,反而為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提供了機會。”薛濤特別指出,“談到工業固廢大家必然想到上市公司、龍頭老大——東江環保,因此我們做了一個業績對比。”
論壇首日就有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的“一般工業固廢產業發展現狀及政策”主題演講,提出一般工業固廢不可能形成產業。并由“龍頭老大”東江環保在內的四家公司進行了深度對話。
6、“賭具”之二:十大影響力企業的縱向一體化情況
本屆論壇首日“領跑者的智慧分享——生態化布局”環節,有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雷鳴、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建中、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曹國憲、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分別從后端系統化、前端一體化探討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賭具之二:十大影響里企業的縱向一體化的發展情況
據統計,企業縱向拓展的力度小于橫向拓展。“在十大影響力企業中有6家開啟了縱向影響力的行動。”薛濤指出,“原因在于,環衛前端縱向一體化的資產屬性比較弱,而強調服務屬性;第二,跟當地的項目邊界和交易界面比較模糊;所以帶來了以往習慣投資BOT的企業,要面對邊界模糊、資產屬性弱、融資屬性弱,但是服務要求強的要求,在能力拓展上,面對挑戰,但這恰恰是財政部、發改委所推進的‘PPP2.0版’核心理念。”薛濤認為,目前結合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有兩家較為典型——啟迪桑德、首創環境,一個走互聯網環衛戰略,另一個以互聯網+擊中村鎮垃圾痛點。
在縱向一體化的終端微循環方面,本屆論壇邀請了杭州錦江集團、中國水業集團、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探討解決方案,薛濤認為不論前端分選還是終端微循環,也都需要“點狀極致化”,從某個環節擊破產業難題。而要做到這個,就需要E20環境產業地圖A方陣企業和來自C、D方陣的中小技術企業緊密合作,形成產業生態圈層,發揮各自所長,取得突破和相對比較優勢。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張樹人也在論壇上發布了E20環境平臺歷時半年制作出的《構建多邊共生關系的環境產業生態圖譜》,從生態大系統、產業大系統揭示行業發展的生態共贏之道。(請關注本微信公共號后期的發布。)
7、廠區內垃圾分選裝備市場的發展機會
作為財政部PPP中心的專家,薛濤受推薦參加了某城市世行貸款支持下的廚余PPP示范項目推進工作,他提到,就他深入觀察,在廠區內的垃圾分選裝備,目前在國內面臨一個爆發的增長機會,大量參加項目競爭的公司都在世界各地尋找國際技術合作,他分析,在垃圾(包括有機垃圾)的廠區內分選的裝備市場,技術亟待升級,主要分三個子領域:1、餐廚處理前端分選工藝段,以寧波開誠為代表公司;2、垃圾焚燒廠新增的分選工藝段,湖南萬容、蘇州嘉諾和中國水業都在謀求突破;3、最近出現的廚余處置廠的分選工藝段,伴隨著國家推進居民生活垃圾分類,項目機會逐步出現,技術瓶頸日益明顯。由于其垃圾特點不同于餐廚,也不同于一般生活垃圾(比如,強調破袋工藝),以上各家均在謀求突破。
8、化肥會揮發,霧霾竟也會從農業中來?!——有機質歸土派的發展機會
在之前的演講“提高餐廚處理工藝選擇”中,薛濤介紹,據他觀察,目前對于有機質垃圾,90%采用了厭氧產沼氣的技術進行處理。究其原因,是由于這種方式對產業鏈后延的要求相對較低,對環保公司更容易駕馭,他戲稱其為“沼氣派”。由于同屬于資源化的另一分支“歸土派”,得到了他格外的偏愛,他解釋說,“這是因為這個方向更難,也更符合未來生態化的要求,因此會有所偏向。”
提及歸土派的“循環理念”,薛濤表示,有機質循環自古有之,“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在農用土壤上施肥情況是化肥50%,有機肥50%,而現在是化肥75%,有機肥25%。整個農村隨著我們城鎮化,城鄉進一步分裂,有機物源源不斷送到城市,原來小農時代的有機物循環的鏈條被徹底打斷。即便現在那有限的25%的有機肥中,原料也主要來自褐煤,目前有機廢棄物的利用率卻只有2.6%。”
由于以上原因,中國的化肥使用量是國際的三倍。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步下降,僅為歐洲水平的一半(同樣是人口密集的地區。)有機質的下降降低了化肥的吸收效率,而為保證農產品產量,又加劇了化肥的施用量,走向了惡性循環。而有機質的下降還會帶來多余的化肥更容易溢出到水體和空氣中,帶來了大氣和水體的污染。”
“小時候有一個繞口令叫化肥會揮發,這句話叫一語成讖。”12月20日北京第二次拉起紅色霧霾的警報,而霧霾中來自銨鹽的成分有20%,而銨鹽有37%來自畜牧業、23%來自化肥施用,可見霧霾60%的元兇都出自農業,“目前,國家有一個要求,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量。”薛濤指出,這樣,有機肥市場空間可超600億。本屆論壇中,北京嘉博文和上海復振將分別就從農業產業鏈擴展到有機物處理方面分享他們對生態循環的思考。
9、對接資本市場
“今年固廢并購總金額比去年增加了50%;產業總規模超過130億; 2015年行業內有42家環保企業,其中固廢領域16家。”薛濤介紹登陸新三板是2015年環保領域的一大熱點。
論壇首日的最后一個對話環節緊扣“生態化轉型下的產業與資本對接邏輯”進行對話,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高宏坪聯合鄔煜發布了“新三板固廢資源化企業成長之道”,提出產業與資本更像是婚姻雙方,一定要找到那個對的人,在生態化轉型中,資本對被投資企業以及所關注企業,都將起到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該報告請翻閱本公共號之前的發布。)
編輯:任萌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