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19 15:39
來源:E20環境平臺
農業生產是食物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隨后大量餐廚垃圾的產生開始困擾人們生活,而土壤中的有機質也隨著食物轉移,從田間到餐桌,最后成為廢棄物,同時帶來土質下降。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首席科學家于家伊時常強調一句話:土生萬物,萬物歸土。而她,也一直在帶領嘉博文探索萬物歸土之方。“2015(第九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于家伊分享了十年的心得。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很高興今天在這個場上能夠跟大家分享我們10年來對餐廚廢物資源化一路走來的心得,也希望能夠把我們的經驗、體會、教訓跟大家一起分享。
循環經濟的三個階段
在垃圾處理體系里面一直講的就是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咱們回過頭來看,當運營收益是我們主要目標的時候,我們要知道從循環經濟思想上怎么樣看待無害化、減量化、生態化,應該是資源使用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再循環,從而形成增量的產業。那么我們自己做內部運營極致化的時候,怎么樣獲得外部增量?這是我們在10年道路上一直思考的問題。
這里我引用了一張圖,講述循環經濟三個階段,在循環經濟體系里,末端治理是沒有進入這個圈的。進入這個圈的有三個方面,第一個叫廢物循環;當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因素進入產品體系里,成為未來新產品體系中不可或缺元素的時候就形成了產品循環;當我們持續應用,建立客戶黏性的時候,就建立了一個真正循環產業鏈,這個時候實現了從內循環到外循環,內價值到外價值。
多元化技術讓有機質重回土壤
我們去年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3年我們獲得了中國專利金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當我們做這個事兒的時候,發現哪樣技術都好,但是循環經濟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多元化。
生物腐殖化是先礦化再腐殖化,先礦化氨基酸類物質先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是50%,進入到腐殖化階段,大分子很難利用的東西才能最后剩下來。剩余下來我們要什么?要養分!中國其實是不缺養分的,中國缺土壤。當我們把目標推到養分的時候,前期已經喪失掉了養分,我們應該把目標對準土壤微生物系統,這就是我們說的“養地理論”,就是要把所有的營養物,盡可能多成為土壤微生物。
根據這樣的理論,我們利用生物腐殖化技術把餐廚廢棄物做成不同產品,直接用于有機農業、土壤修復、循環農業。不是以我們剩下什么供應產品為出發點,而是像下面這張圖,以后邊的產品的需求為出發點,來調整工藝技術,做到發酵工藝上一個對標,控制在一個點上使它成為合格的產品。
跨界標準對接是外循環基礎
以上這個圖片展示的是一個對比,9個月的時間,像紙一樣的土就會變成濕海綿,這就是海綿的本質,即微生物快速的成長,不是有機物的增加。
濕垃圾和我們土壤有機質,本質都是有機質,但是土壤需要什么有機質,我們怎么使濕垃圾發酵形成土壤需要的有機質,這個過程需要通過整合科技、工藝完成。實際上當你快速把你所需要的東西做到一個合格標準的時候,這個情況就出現了。
現在是土壤板結化嚴重,它的沒有足夠的能量,我們過去對能量回歸考慮是能源,但是能源回歸更大的是地力,有了微生物就有了氧化系統,才有了呼吸功能,這個東西是本質。那么在有機肥改造過程中,當農產品是自己品牌的時候,它要求有機肥投入是最安全的,同時環境不能臭、不能擾民,這是我們提供的服務。
那么我們怎么做一個標準化產品?其實產品的本質是三個:
一、安全性。要拿到許可證,第一是安全性,安全性對餐廚垃圾而言,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方面是鈉離子,另一方面是重金屬。現在搞有機食品出口、中藥出口,這個證書在國際上是通行的,我們要對安全性有足夠的認識,而且要亮明你自己生產過程中對安全的控制,這是開放的態度。
二、功能性。對于廢物再利用,我們做的產品一定要比本質產品功能高。提升土壤微生物種群和數量,是從根本上修復土壤、涵養土壤的關鍵,這里有兩個要素,第一有機質,第二腐植酸成分,這個成分能夠帶來土壤快速的轉化。
三、一致性。一致性的產品才能復制,才能區域性的供應。
這個表格是餐廚廢棄物的標準,歐盟有機標準和歐盟低碳標準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對中國有機肥的標準是有爭議的。我們這些年一直把目標對準土壤微生物,我們也看到了易氧化有機質有一個很好的增加。
有機質價值在哪兒?很重要的一點,當生物腐殖酸進去的時候帶來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堆肥實際上要滿足土壤微生物增長所需要得有機質,當土壤微生物開始進入平衡狀態的時候,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合成氮和碳。我們國家現在的堆肥專家開始主導的功能性堆肥也是這個意思。
從餐桌到農田 形成社會增量體系
我們目標是什么?我們工藝設計是什么。10年的工作中,我們目前餐廚廢棄物處理規模已經達到1120噸,在建和簽約的有2560噸。現在大家對生態農業很關注的時候,我們簽約了6家。從產業布局上來說,我們再考慮全國布局,在北上廣或者成都這樣的大城市周邊監理生態農業聚集區。
我們的服務模型,我們在成都建設的餐廚垃圾項目每年生產4萬噸生物腐殖酸產品,其中一萬噸用于5個本地有機肥廠提標增質,3萬噸用于浦江縣蒲江耕地質量提升5+1服務,服務面積明年將達到25萬畝,同時我們做了一個高值的服務,讓糞便中的有機質全部進入有機體系里,把土壤和監測體系拿出來作為綜合服務。現在很多縣都在找我們希望能夠復制這種模式。
10年的沉淀,作為行業的老兵,嘉博文能為同行們做一些什么?1、需要處理的有機廢物;2、提供土壤需要的有機質,減化肥減農藥,18億畝耕地質量提升,2億畝鹽堿地改造,環水有機農業,黑土地提升工程,土地政治工程;海綿城市土壤涵養。
現在我們能為行業做什么?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行業服務平臺,針對沼渣的問題、抗生素問題等,為大家提供一些標準化的服務。今年嘉博文被農業部選為20個農業轉型典型的合作組織,我們希望利用我們對農業的理解和對未來海綿城市建立新型的標準,為大家服務。
另一個方面,我們要解決誰來為環境買單的問題?過去我們是城市政府為環境買單,現在我們創了一個平臺,中關村生態有機農場,我們希望通過綠色消費,讓中關村人有機起來,讓環境人有機起來,開創社會資本為健康土壤買單的模式。我們把這些錢用在技術升級,讓買有機產品、綠色產品這些人為環境買單,形成社會增量體系。我今天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