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筆者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該局當日上午接到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通知,南充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此前6月14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央農辦、中央文明辦、全國愛衛辦等十部委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零點公司”,對我市的蓬安、西充等地的農村生活垃圾綜合治理情況進行了明察暗訪。“工作人員采取突擊檢查的方式直接進村入戶,按照攝像照相、詢問村民、座談了解、跟蹤垃圾清運處置始末流程等程序,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情況進行抽檢調查。”市住建局副局長馮祥權介紹,經過檢查,我市農村生活垃圾綜合治理達到合格標準,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6月25日下午,筆者在西充縣義興鎮書房山村看到,村民房前屋后打掃得干干凈凈,村道公路邊每隔500余米就有一個垃圾收集池,村民們家中產生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在垃圾池里。“我們每天都要把房前屋后打掃干凈,每天早晚村里的保潔人員都會將垃圾池里的垃圾運走。現在整個村子都變得整潔了,我們住著也舒服。”一位名叫陳麗華的村民對記者說。義興鎮一名負責人介紹,在開展農村生活綜合治理時,全鎮不僅新建了垃圾收集池、成立了保潔隊伍,還組織村民、志愿者對農戶房前屋后、河塘溝渠、農田涯邊、公路沿線等重點部位進行“大掃除”,清除衛生死角。同時,鎮上還要求各村家家戶戶簽訂協議,做到房前屋后柴草、雜物堆碼整齊,河塘、溝渠干凈整潔。
今年3月起,全市就按照“擺順、掃干凈”的要求,啟動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住建局、市城鄉環境治理辦等部門組織了5個工作組,深入全市167個建制鎮逐一明察暗訪,對工作不力的鄉鎮給予通報批評。在開展治理中,各縣(市、區)采取“財政投入為主、村集體補貼為輔”等方式,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保障機制。在3個多月時間的整治中,全市共新建、改建、擴建垃圾中轉站144個,其中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0個;新建修建垃圾收集池(房)約2.7萬個,新購置垃圾分類桶約1.5萬個;新購置農村生活垃圾轉運機動車輛512臺、非機動車輛1萬余輛,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要求。同時,全市還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利用”的原則,新建、改造鄉鎮再生資源回收站點483個、村莊4109個,實現了每個鄉鎮都有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村級保潔人員15669人、達21391人,配有村級保潔員的行政村比率達100%,平均每個行政村有4名。此外,全市各村通過村民民主討論、審定制定了村規民約,簽訂了責任書、制定保潔人員管理制度。
編輯:陳丹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