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3-27 15:18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谷林
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穩增長是重中之重。在“2015(第十三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為與會者介紹了國家穩增長“7631”政策體系,以及它對環境產業的具體影響。
圖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吳曉華
吳曉華介紹,一季度,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預計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將低于7%,二季度可能進一步下行。我國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興國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對環境的重視,是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內容。中國之前的經濟發展,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太大。要在科學基礎上,保證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要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量與質);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長與短);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政府與市場)。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為保證穩增長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7+6+3+1”的政策體系。
“7”即 “7大投資工程包”,就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選擇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的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括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項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等民生項目;水利、高標準農田等農業項目。其中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的57個項目要加快建設,今年再開工27個項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
在項目投資同時,政府計劃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大幅縮減政府核準投資項目范圍,下放核準權限;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實行項目核準網上并聯辦理;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政府采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項目。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6”是指,促進養老家政健康消費、壯大信息消費、提升旅游休閑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環境產業、水產業發展,也要圍繞著有利于這六大消費增長點來布局。
“3”指三大戰略。中國經濟發展原來有四大戰略-----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這屆領導提出了三個戰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先是疏解首都的非核心功能,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型這三個方面要率先取得突破,在這三個方面有較大作為。
“1”是指走出去。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改善對外投資管理方式,全部采取備案制。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同時注重走出去的風險防范問題。要在走出去過程中,在國際競爭中,把中國企業發展壯大,要培養出一批與中國經濟總量相適應的世界級跨國公司,促進經濟發展得更好更快。對于桑德集團、首創固廢等在外開疆拓土的企業來說,也許是新的機會。
繼承以往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的經驗,本次論壇為滿足現場內外與會者對會議實況的關注需求,論壇特別開啟微信和網站直播,敬請關注“水網固廢網”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hinawaternet)以及“中國水網”的2015(第十三屆)水業戰略論壇網頁專題查看最新報道。
編輯:蔡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