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3-04 16:20
來源:E20環境平臺
柴靜的《穹頂之下》在引發熱議的同時,也遭到一些質疑。但正如中國大氣網所說,作為一個媒體人,柴靜已經做了她可以做的。后面的專業治理,就需要政府及專業機構真正跟上了:跟隨社會趨勢,發出自己的聲音,呼應社會的環境治理需求,傳播科學知識,為產業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認知和輿論氛圍;促進政府出臺更合理的政策,釋放更多產業發展空間。
遺憾的是,在過往的很多相關事件中,環境產業的專業聲音大多處于缺席地位。
作為產業從業者,在新媒體時代,在民眾力量日益強大的時代,是時候要改變了,要勇于發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行業的意見。
兩會是個道場,環境保護也是其熱門話題,那么,就在此時!
為聲援兩會,發出環境產業聲音,E20環境平臺聯合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中國環境報、上海環境院,征集兩會建議,得到了媒體和行業的積極響應,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正軍特別授權E20環境平臺旗下三個網站(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發布其兩會提案。今天特別摘取首批部分建言內容,希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人繼續參與。
以下為首批 “兩會”建言內容摘選,后續建言將陸續更新、發布,敬請關注:
1、力度(浙江省東陽市環境衛生管理處李進大):
從國家層面印發垃圾分類、垃圾處理指導性意見。現在各地領導普通存在對垃圾分類、垃圾處理都有一種葉公好龍情況。但對如何走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可以說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政府資金浪費很大,效果不好。對垃圾處理技術很多領導更是聽到什么就有去做的沖動,有的技術根本無法達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要求,但地方政府被忽悠情況經常發生,既浪費了地方財力和資源,又讓民眾對垃圾處理的成熟技術誤解。因此從國家層面應出臺因地區不同的指導性意見。
很多地方政府財力并不充裕,傷不起。對于不成熟的技術應由國家層面進行支持進行小試、中試和一定規模的運行后,由國家層面授于該技術可推廣使用的證書后,地方政府方可應用,因為垃圾處理用的都是國家(老百姓)的錢,對于沒有在指導性意見中的新技術審批權限全部收到環保部和建設部。從而避免垃圾處理中的爛尾項目不斷出現,既浪費財力和資源,又失信于民。
2、Charis_rong(夏抒,歸國創業者):
垃圾堆積如山,很多非正規填埋場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逐步顯現,柴靜熱后也讓我們冷靜下來思考,不僅現在大氣是這樣,水土污染也同樣威脅著我們每個人的健康。
一方面,非衛生填埋場對水土的危害雖沒有大氣污染顯現速度快,但并不意味著危害的消除。另一方面,垃圾是資源礦產,通過對資源的重復利用不僅可以促進我們的能源優化,也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事;最后,我國是人口大國,優化土地利用率也利于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的關鍵。能否加快我國對非正規填埋場的治理以及對已填埋垃圾的利用是我們提高我們對資源利用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體現!
因此,我建言:1.加快全國非正規填埋場整治,延續北京06年開啟的非正規填埋場污染治理模式;2.促進分揀物的回收市場發展、完善回收體制;3.提高信息透明,公開填埋場監測數據。
3、長沙市曙光環境保護公益發展中心實習生霍少偉:
按政府部門的說法,我們的環境污染已經達到環境承受的上線。很多民眾備受污染傷害。我們花大力氣,投入更多金錢進行環境治理和修復。但在修復工程中,施工形成的有害物質又再次對當地人進行了傷害。如何在環保過程中保護當地人的健康和利益?建議將環境保護與受害者救助結合,并且以受害者救助為先。
4、甘為綠葉(浙江中科興環能設備有限公司錢堯翎)
舍得一身剮,敢把污王拉下馬 !政府環保部門要對冶金、化工、印染、制藥、建材各個行業的污染大戶進行巡視檢查、依法嚴懲。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地域污王不管有多大背景,貢獻了多大GDP 應決不手軟,打掉一批污染大老虎,以回饋社會大眾呼聲,開啟環保整治污染新篇章!
5、閑云:
建議將各地方環保機構劃規中央直屬,包括人事、財政、管理等方面。
6、Bigmouth高:
我國環保現狀從大的方面講是體制、法律法規及政策造成的,從小的方面講與行業從業門坎過低不無關系,已經是時候該嚴格規定環保企業從業資質了。
7、十二:
建議加大對城鎮面源污染檢測力度,減少農藥、垃圾等污染。
8、陽陽:
環保系統應垂直管理。簡單實例:某市環境監測站某月月報顯示數家水氣企業超標,省環保部門建議各市作出相應處罰。該市領導及市環保局長批評監測站長,稱不應全報真實數據, 應像別的市那樣,少報一個兩個就行。此后,該市監測月報很少有超標數據。
9、 智者樂水:
把扶持中、小、微企業,科技企創新企及(公司)作為國家民智創新、萬眾創業國家戰略性政策
10、打醬油(路人丁):
建議:加強治污企業管理;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加快城鎮經濟型污染處理設施的投入;加大城區管網建設投入!
11、中泥華農(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恩利:
期望出現“鼓勵性條款”。以引導、倡導污泥土地利用領域向更加科學、先進方向深入,促進“污泥土地利用”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突破“污泥土地利用”瓶頸效應。制定相應的“污泥土地利用”產品標準及施用標準,放寬土地利用市場空間,明確行業歸屬部門,暢通管理、協調、監督等各環節工作;
另外,在污泥最終利用或處置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污染物限值、管理操作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等方面要進一步規范和加強。
總而言之,在“污泥土地利用”方面,可以嚴格按照污泥“四化”要求設置高門檻,但不能不讓進。
附:我為“兩會”建言
“建言”征集對象:
環境企業從業者、專業研究者及環境媒體人
征集時間:
2月28日-3月6日
征集要求:
建言控制在300字內。力求言簡意賅。
建言方法:
1、 直接回復中國水網固廢網微信公眾號(chinawaternet),回復時注明建言人的姓名及工作職務;
2、 回復建言郵箱:news@h2o-china.com;
3、 參與相應群討論活動,屆時有專人負責對群討論進行整理。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