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25 17:08
來源:E20環境平臺
對于今年的固廢市場,資本仍是發展關鍵詞。在綠色動力、天楹環保上市之外,首創、光大、瀚藍等企業并購和投融資依然聚焦行業目光。為此,本屆年度企業評選特別邀請資本市場5大行業研究機構全程參與,希望在E20研究院和專家純粹的行業視角之外,能為年度評選打開另一扇窗。
上周五,年度企業評選企業、專家、行研見面后如期舉行,在評選主題之外,并就行業發展進行了交流,十多家企業縱數發展優勢和年度成績,三家行研機構專家也發表了個人對行業發展的看法和建議。特摘錄與此,供大家參考。
中信建設證券研究發展部副總裁萬煒:
目前在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垃圾焚燒發電已經做得比較成熟,競爭也相對激烈,低價中標比較普遍,往往帶來低價低質排放不達標,給環境帶來污染,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希望上次發起“藍色焚燒廠”倡議的10多家行業領軍企業能夠形成一個更緊密的聯盟,共同抵制不當的市場行為。
另一方面,廣大的農村還是垃圾處理的空白,如何設計一個方案能夠解決好垃圾量和盈利的問題,就能打開新的一片藍海,既滿足了農村環保需求,又能給企業帶來持續的發展,應該是在座各位專家領導下一步重點考慮的課題。
希望各家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能夠更開放一些,除了組織民眾參觀廠區外,也能夠不定期組織分析師前往垃圾焚燒廠考察,最好能夠在交易所要求之外披露更多的數據,比方說月度垃圾處理量,發電量等數據,讓資本市場更了解企業。
中國銀河證券公用事業與環保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鄒序元:
環保行業是個很好的行業,潛在需求非常大,但很難做,因為處理費很低。我們的環保企業做了很多事情,但自我宣傳不夠,要讓民眾知道我們承擔的責任和作出的貢獻,讓民眾理解公共服務價格及提升需求。行業企業要一起聯合把市場做起來,做大,未來會有很大機會。
從產業邏輯來看,一是未來產業發展將趨于產業鏈一體化。在此過程中,各個企業需要進行發揮優勢進行產業鏈擴展。第二個趨勢是平臺化,企業需要為新興的潛力市場進行技術等儲備。
企業的競爭力,在資本市場,應該是企業規模越大、融資成本越低、融資渠道越豐富,同時市場開拓能力也會越強、項目越多,這是一個正循環。從品牌的角度,當領先的企業高標準成為未來的行業標準,企業的成本可能相對最低,品牌收益就會在經濟上得以體現。如管理能力和市場能力,會更好地經濟上得以體現。而企業家精神,可能就是決定未來的一種大格局。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電力環保公用事業行業分析師張晨:
整個環保行業,固廢板塊是我最看好的一個領域,從其市場空間,包括海外市場發展成熟性來看都是最好的。但在對海外市場的研究中發現,當固廢產業快速發展的時候,很多國家的垃圾焚燒比重快速上升,但隨后,垃圾焚燒會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如何讓垃圾焚燒產業在我們國家能夠實現一個更良性的發展,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
與國外相比,我們的垃圾焚燒行業在宣傳、垃圾分類和園區化建設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行業企業需要聯合起來與民眾溝通,教育民眾,獲取理解;看國外廢物管理公司的案例,50%的垃圾處理收入都來源于垃圾收運。外國的市場化程度較高,我們在此有不少困難。
當垃圾處理市場從一線城市轉到三線城市的時候,必然要面臨這個問題:如何保證區域間收運?如何保證收運量?這里,垃圾收運,會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從長遠看,也許可以找到比較合適的模式。
欲知企業現場發言內容,請關注后續報道。企業更詳細自薦內容,及行業對企業的點評信息,也將陸續在中國固廢網首頁年度企業票選專題發布,具體評選結果將在12月13日的“2014(第八屆)固廢戰略論壇”上揭曉,敬請關注。
編輯:任萌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