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09 20:51
來源:E20環境平臺傳播中心
作者:成苗苗
鹽城環保科技城(以下簡稱鹽城環科城),這個用6年時間完成煙氣治理產業布局和產業積聚的環保產業園區,繼7月18日-20日承辦2014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之后,11月8日—10日,鹽城環科城再一次迎來環保產業盛會——“2014第三屆中國·鹽城環保產業博覽會”及“2014中國·鹽城環保產業高峰論壇”。論壇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發言,他表示,鹽城環科城自成立以來,4、5年時間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政府的高度重視、豐裕的土地資源、清晰的發展思路和初具規模的環保產業,是鹽城環科城明顯的優勢,同時,鹽城環科城的發展也面臨著區位優勢不夠明顯、交通不便利、人才儲備不充足等劣勢,在環保產業面臨巨大市場機會的今天,鹽城環科城如何憑借資深良好的業務基礎和發展態勢,實現“彎道超車”,成為中國環保產業領導者,文一波提出了11條建議。
建立政策高地
文一波認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撐,他建議政府加大對園區土地利用計劃的支持力度,簡化項目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對污染治理企業的生產經營性用房及所占土地在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實行免征等優惠政策;
同時對符合條件的環保產業所得稅參照高新技術產業享受15%的稅收優惠政策,在15%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將“三免三減半”調整為“三免五減半”。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集群
重點引進、扶持和培育特色產業,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環保產業集群,發揮協調發展作用,帶動整個環保產業園區甚至江蘇及周邊省市的環保產業發展。
重視金融推動
對于環保項目,適當放寬貸款期限,實行貸款浮動利率、延長信貸周期等優惠政策;
進一步落實收費權質押等政策;
設立專項環保產業扶持基金,為園區企業重大科研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引導幫助企業爭取國家資金支持。
設立“環保黑馬營”和“環保之星”
挖掘潛力企業和潛力個人,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提供學習、推廣、合作、咨詢等服務,權利扶助黑馬企業成長,并對表現優秀的個人賦予“環保之星”稱號,發揮文化帶動作用。
吸引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設立總部
積極促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引進更多國際環保合作項目、資金和技術;
吸引國際金融機構和外企直接投資并在園區設立總部,提升園區檔次和影響力。
先期主攻1—2個領域
結合園區發展優勢,集中精力限行發展煙氣治理和水污染治理等領域,提升核心競爭力,類似布袋除塵、濾料生產等領域,做專、做精。
成立環保“藍翔技校”
通過多年在環保產業的探索,文一波認為,技能型人才在產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建議鹽城環科城利用自身優勢,成立專業環保技工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切實提高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他隨后強調,我國現在中高等人才培養較多,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設立了環保相關專業,但是我們現在缺乏專業的技工學院培養技術人才,任何企業都要自己進行培養,企業培養在系統性和時間上還是存在障礙。“如果有一個像山東藍翔技校一樣的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對園區的存在和發展都是很重要的基礎。”
鼓勵產學研結合
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高校聯合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的產業研發平臺;
設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動站,開發高水平和產業化技術,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知名度,為企業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使其快速產業化。
引進高水平環保智庫
邀請國內外高水平環保專家、學者組建環保智庫,為園區和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從戰略、政策的高度加以引領。
持續舉辦大型行業活動
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逐步確定幾項大型行業活動并持續開展,提升園區影響力。并探索設立具有廣泛認可度的環保獎項。
大力發展環保中介服務機構
充分發揮環保中介服務機構在環保產業的綜合服務作用,建立完善面向環保產業的專業中介服務市場體系。
7月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文一波就對鹽城環科城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肯定,這一次的11條建議,與環科城堅持產業化方向、市場化機制、國際化眼光和資本化運作的四條標準契合,在環保產業發展正當時的今天,鹽城環科城,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