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1 09:5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田皓
5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環境保護部、農業部決定繼續開展第四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
5月15日,《南昌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的市場蛋糕似乎正不斷被做大。
然而,目前我國的餐廚項目仍以試點為主,現有已建成的項目較少,在建、籌建項目較多。餐廚垃圾產業商業模式正在摸索中,有償收費機制也正逐步建立。目前國內餐廚垃圾產業正在推廣BOT等商業模式,同時全國部分城市也開始試點餐廚垃圾處理有償收費的機制。
“吃不飽”:體系缺失是癥結
根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的統計,2013年,我國產生的餐廚垃圾達到4000萬噸,每年的增長率在10%以上,但我國無害化處理能力還不到產生量的四分之一。
盡管設施和技術日臻完善,但放眼全國,“忍饑挨餓”的正規餐廚垃圾處理企業仍不在少數,即便是那些已獲特許經營權的行業領軍企業,如山東十方、嘉博文等也概莫能外。
北京市政市容委固體廢物管理處長李向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目前北京餐廚垃圾管理的現實是:無資質的泔水車滿街跑,正規回收處理企業“吃不飽”。
山東十方一位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的癥結“根源在于收運體系的建設,收運體系建設完備,企業也就成功了80%”。
“黑白博弈”:合法收運欠缺利益砝碼
泔水中存在商業利益,這是人所共知的。問題是通過非法途徑收集、利用餐廚廢棄物可以獲得令人難以想象的巨額回報,并且,在現實環境下這種回報所產生的驅動力,足以令非法收運者不計任何代價,與合法收運企業展開正面爭奪。
所謂現實環境其實仍是收運體系——以及監管環節未能完善,導致餐廚垃圾收運陷入了“體系缺失(監管不到位)——黑白道博弈——餐飲企業對正規收運漠然——逃避監管,餐廚廢棄物流向非法渠道的怪圈。(如圖示)
“黑白”利益鏈的博弈
如上圖所示,餐飲企業是非法收運與合法收運(黑白博弈)利益鏈所爭奪的主體,餐飲企業(后廚負責人)的意愿決定了餐廚廢棄物的主要流向。
“傳統的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將垃圾交給非法收集者能獲得一定經濟利益,且非法收集者承擔了餐館垃圾分類、搬運和清潔衛生等一些服務工作,形成了固有利益鏈。而正規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因為收運和處理成本高,既無力付費,也無人力幫餐飲單位搞清潔服務工作,所以很難短期突破固有利益鏈,收運工作極其艱難。”來自深圳的一位餐廚垃圾項目的負責人道出了個中原委。
而來自深圳另一個地區的餐廚收運試點模式則恰好形成對照。“他們(指該地區負責餐廚垃圾收運的企業)不設專職分類工作人員,而是聘請酒樓洗碗工兼職收集和進行垃圾分類,每月給這些人發幾百塊錢,洗碗工有積極性,酒樓老板也贊同,而成本遠低于設置一個專職分類和收集工作人員。”但這僅僅是個個案。
趨利避害不僅是人性的本質,更是企業生存的不二法則。在低端的市場競爭中,餐飲企業首要考慮的并非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而是營收效益。餐廚垃圾收運環節不能為企業貢獻營業額,因此不增加成本就是為營收在做貢獻。
一方面是將餐廚垃圾交給非法收運者,企業每月可獲得數百元回報;另一方面,是交給合法的收運企業,企業每月將付出數百元清運和處置費用。黑白博弈的天秤就在餐飲企業趨利避害的利益計算下而因此產生傾斜。
“恩威并施”:破除固有利益鏈
去年,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長沙調研時高度評價了當地餐廚垃圾收集處理工作,并建議在全國推廣“長沙模式”。所謂“長沙模式”,是指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部門聯動、執法保障”的模式,實行餐廚垃圾“革命”。
2012年,長沙市城管局為此特別成立了餐廚垃圾管理執法隊伍,在垃圾產生、收集、處置環節進行全面監管。該執法隊設有96個編制,對于拒不按政府規定處理餐廚廢棄物的企業,執法隊堅決予以強制執行。
在強有力的執法保障下,長沙市至去年餐廚垃圾日收運量已達330噸。與長沙市簽約的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在建成后的第二個月就達到滿負荷運營。
對此,有從業者坦陳,“長沙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還在兩可之間,但這種政府運作高成本注定了其難以推廣。”畢竟,對于餐廚垃圾的收運監管只是城管部門的職能之一,而并非全部。
今年3月,深圳南山區對非法收運餐廚垃圾者開出了處罰單。沒收非法收運的餐廚垃圾并暫扣車輛,對收運者罰款高達5萬元。據悉,這是2012年8月起深圳市實施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特許制度以來,南山區對非法收運餐廚垃圾者開出的首張罰單。
如類似處罰能夠持續、堅決的予以執行,則餐廚垃圾外流的源頭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
另一方面,政府可對嚴格遵守合法收運規定的餐飲企業給予政府補貼或者獎金。但這只是在收運體系尚未完善的現實前提下,為規范市場環境、培養餐飲企業自律意識而采取短期措施,而不應成為常態化的手段。
隨著市場環境的逐漸改善,政府可以鼓勵餐廚處理企業返利給餐飲企業,這樣以下游反哺上游的方式調動餐飲企業參與合法收運的積極性。國內某知名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就以減免部分餐廚垃圾處理費的方式在與簽約餐飲企業合作,這也可看作是另一種形式的返利機制。
4月1日,《山東省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根據《山東省城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工程分階段實施計劃》,今年年底前,濟南、青島、煙臺、濰坊等12個市要建成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體系及處理設施;2015年,全省設區市要全部建成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和收運體系。
目前,山東省餐廚廢棄物統一收運、處置管理工作剛剛試行,收運效果究竟如何、收運體系建設是否成功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文綜合《新京報》、《大眾日報》、《晶報》、《深圳晚報》相關報道而成。
編輯:田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