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清研發的“一種用于治理砷污染土壤的修復藥劑及使用方法”技術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這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可以環保、便捷地對砷污染土壤進行有效修復。目前,永清已獲得國家各項專利30余項,科技成果集群效應顯現。
領跑技術,破解土壤修復難題
隨著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國家近年出臺一系列政策推進土壤修復。在此領域,永清具有先發優勢:離子礦化穩定化技術名列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之列,居國內領先水平且已成功應用;離子礦化穩定劑的投產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產業鏈延伸,可以為全國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工程的實施提供源源不斷的修復藥劑;完成施工的土壤修復項目,為后續工程的有效實施積累了豐富經驗。
據介紹,當前我國土壤污染主要有重金屬污染、有機物污染、放射污染等污染類型。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差、滯留時間長、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經水、植物等介質最終影響人類健康。
環保部生態司莊國泰司長于2013年12月8日在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表示,土壤治理市場規模一旦打開,規?;蜻_幾十萬億元。目前,永清已確立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龍頭地位,2013年已把修復業務推向全國市場,永清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具有高端土壤修復技術儲備和完整施工工程經驗的公司,修復業務有望形成快速推進局面。
厚積薄發,發力霧霾源頭治理
入冬以來,各地頻發的霧霾天氣將大氣污染防治演變成全民話題。如何控制霧霾產生,還百姓天藍、風清、氣凈的宜居生活成為環保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和重托。
“減少污染源,削減大氣污染物是解決霧霾的根本之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院王庚辰說。據介紹,大氣污染物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構成,這些也是霧霾的主要構成。促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氣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和減排目標,從源頭上把控霧霾治理對大氣污染防治至關重要。
以自有專利技術為支撐,永清在大氣污染物減排方面進行了諸多努力。譬如國家發明專利技術“一種循環吸收廢氣中二氧化硫制取無水亞硫酸鈉的方法”,脫硫效果遠高于國家標準,通過回收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制取無水亞硫酸鈉,在實現二氧化硫減排目標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以國家發明專利技術“燃煤鍋爐煙氣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反應器綜合物理模擬系統”為核心的燃煤電廠選擇性催化還原煙氣脫硝技術,各項指標達到或超越引進技術而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不僅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對煙氣脫硝技術的壟斷,也為我國煙氣脫硝技術的國產化提供了有益借鑒。此外,以鋼鐵廠燒結機煙氣空塔噴淋脫硫技術、燃煤電廠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技術、鋼鐵廠燒結環冷機低溫廢氣余熱發電技術、適用于海上平臺作業的海水煙氣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體系,衍生了20余項專利技術。
“以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為支撐,不僅可以加快實現大氣污染防治目標,營造天藍氣凈的人居環境,還可以提升永清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在環保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規避風險,占據主動。”永清環保技術帶頭人馮延林副總經理這樣說道。
護駕湘江,還母親河一江清水
湘江是瀟湘大地蘊育生機的源泉。
據統計,湘江流域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70%的GDP,也承載了全省六成以上的污染。2013年9月,湖南省確定把湘江保護與治理作為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綜合治理湘江,確保全流域群眾飲水安全,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江清水。作為湖南環保行業領軍企業,永清時刻把控對母親河的有效保護,為三湘子民提供干凈清潔的飲用水。
“沿江而下,湘江周邊聚集了眾多小城市,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直排江內,成為湘江不能承受之重。護駕湘江,我們責無旁貸。”劉正軍董事長曾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永清水務以自有專利技術為依托,承接了省內外120余項污水處理工程,工程優良率達100%,其中不乏三一、中聯重科、青島啤酒等大企業。“跟大企業合作,靠的還是過硬的技術實力。隨著高效脫氮除磷UCT氧化溝、多級切割緩釋氣體擴散器、小阻力微縫曝氣軟管、A-CASS污水處理系統等一系列專利的授權,在污水處理領域,永清水務技術體系逐漸完備。”永清水務技術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這些專利技術將為湘江流域污水處理提供技術支撐。”
勇于擔責,跟蹤研發環保前沿技術
專利的產生源于環保事業的需要,但更源于內心深處責任的驅使。“研究中,問題和困難接踵而至。很多都是不可想象和不可預見的,尤其是到技術攻關的關鍵節點,日思夜想問題所在,千方百計尋求解決,有可能試驗了成百上千次都會失敗,但我們尋找的就是成功那時的光亮。因為我們的一小步,就有可能是環保事業的一大步。”永清研發人員表示。
工作中,以省級技術研發中心——永清環保研究設計院為核心,永清著力打造集選題、審題、研發、評審、轉換、應用一體化運作的合作交流平臺,跟蹤研發節能環保前沿技術,更新專業技術人員知識;建成湖南省最大的環保行業企業實驗室,助力科技研發;引入高端人才,堅持走“人才強企”道路。
未來,永清繼續加快技術研發步伐,全力創建自主創新體系,打造以專利技術生產為核心的企業知識產權體系,全力把永清環保實驗室建成國家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實驗室和環境工程技術中心,為永清發展服務,為環保事業服務。
編輯:卜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