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2-26 09:42
來源:中國上海網
垃圾正在搶占我們的地盤,這絕非危言聳聽。
當我們陶醉在繁華的城市生活中,垃圾“大軍”如同瘋長的荒草,正在一步步包圍城市。每個人都討厭垃圾,每個人又都在不停地制造垃圾。城市要運轉,垃圾是揮之不去的附屬品。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以及經濟的高速發展,“垃圾之困”這個世界性難題愈發凸顯。嘉定日均生活垃圾末端處置量已經超過980噸,如果不能有效應對,未來也將面臨“垃圾圍城”的窘境。
提交
“垃圾圍城”不是傳說
如果不對垃圾進行有效的分類處置,“垃圾圍城”將不再是傳說。早在2010年底,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曾披露,當時上海的生活垃圾日產生量超過2萬噸,全國有三分之一以上城市被垃圾圍困。尤其在近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大量導入等,正讓越來越多的城市感受到垃圾之困,嘉定也難以獨善其身。
在不少市民的意識中,只要垃圾出了家門,就事不關己。事實上,這些垃圾不但沒有走遠,反倒在不斷吞噬著我們的生存空間。“嘉定日均生活垃圾末端處置量已經超過980噸,如果還找不到有效方式應對,未來就將面臨‘垃圾圍城’的窘境。”區市容環衛署副署長朱建軍介紹,嘉定目前僅有江橋、安亭兩處垃圾處理廠,江橋垃圾廠主要處理真新街道、江橋鎮的生活垃圾,安亭垃圾廠則對其余鎮、街道的濕垃圾進行堆肥、發酵等生化處置,剩余的殘渣則被送往填埋場,“由于垃圾日均產出量實在太大,各套處置系統都面臨飽和。”
記者驅車從軌道交通11號線嘉定新城站出發,前往位于15公里之外的嘉定區殘渣填埋場。當車輛行駛至勝辛北路興賢路路口時,對面高聳的“山坡”橫擋在前。為了把填埋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環衛部門對垃圾進行覆土與覆膜。盡管如此,空氣中依然彌漫著一股濃烈嗆人的酸腐味。“夏天氣味更重,幾公里外都能聞到。”填埋場工人老徐如是說。不遠處,兩部挖掘機正在“山坡”上覆土。沿著它軋出的車轍印,記者一腳松一腳軟地攀上“山峰”。在一處還未覆土覆膜的垃圾堆前,幾名工人正拿著鋤頭進行最后的分類。來自各個環衛公司的垃圾裝運車,還在源源不斷滿載而來……
“對垃圾進行發酵、堆肥等生化處置的模式值得推廣,但目前進行生化處置的垃圾,由于干濕分類并不充分,所以殘渣率很高,超過40%。”朱建軍介紹,“如果生活垃圾在源頭得到分類,環衛部門就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垃圾做相應處理,從而大大減少環境污染,提升資源利用率。”
為此,嘉定將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建立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未來將成為嘉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中樞神經”,其一期日處理能力為1500噸,二期建成后突破2000噸。裝修垃圾和焚燒殘渣綜合利用處理中心將同步建設,諸如人行道磚、污水管網、草地磚等,都將成為它的主打產品。此外,在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周邊,還將規劃預留餐廚垃圾和濕垃圾末端處理設施的建設用地。未來,堆肥、發酵后的殘渣,將用來作為二次發電的燃料。
提交
183個小區實現垃圾分類
合理的分類回收,不僅能減少垃圾排放,還能使之變成資源。目前嘉定已在183個小區實施垃圾分類減量工作。
早上7:00,記者跟著新成路街道垃圾分揀壓縮中心的垃圾回收車,前往嘉樂花園、嘉源小區等居民小區。每到一個垃圾房前,兩名裝卸工各司其職,一人先將垃圾桶里的垃圾袋解開,對沒有分類徹底的垃圾進行再次分類,然后倒進垃圾回收車中,通過車身自帶壓縮設備對垃圾進行初步壓縮,另一人則負責處理“善后”,清掃散落垃圾。“我們現在進小區回收垃圾都要做到‘一手清’,就是垃圾桶和垃圾房周圍必須一次性弄干凈,如果垃圾箱周圍有污水滲出,我們要用清水沖洗。”裝卸工吳惠民說。在嘉源小區,建筑垃圾回收車干了一個“大活”,在一個樓道口外,大約有20多袋“干貨”,里面裝滿了碎磚頭和水泥塊,兩位裝卸工花了整整20分鐘才收拾完畢。天氣雖冷,他們額頭上還是掛滿了汗珠,“裝修旺季時,一天要拉好多車。”裝卸工陳師傅說。看到不遠處的草坪有廢棄物,里面有不少玻璃渣,陳師傅趕忙撿起并清掃干凈,“小孩喜歡在草坪里玩,如果不清掃干凈,有可能會被傷害到。”
大約兩個小時后,垃圾被送到分揀中心。在垃圾分揀區內,東、西兩個區域分別用于堆放濕垃圾和干垃圾,周圍堆滿了各種可回收物品,大到硬紙箱,小到塑料袋。面對“垃圾山”,六七個分揀員全副武裝,口罩、手套、長筒雨靴一樣都不能少。分揀完的垃圾將被送到壓縮機里進行三次壓縮,重量將減少16%左右。
一些新建小區設立了分揀站,在社區進行徹底分類。記者從嘉定新城(馬陸鎮)紫提灣社區了解到,該社區已在紫提灣和東方豪園小區專門開辟了垃圾分揀站,并組織指導員、分揀員和社區志愿者共同參與垃圾分類。“6個指導員通過講座、發放資料等形式對社區居民進行培訓,早上有分揀員專門在垃圾房前指導居民進行再次分揀,并糾正不正確的行為。”社區負責人汪英說。志愿者勞國民告訴記者,現在社區給每個家庭發放了垃圾桶,讓居民從源頭對垃圾進行分類。
“垃圾分類幾乎人人皆知,但主動性還是較為欠缺。”勞國民說。雖然每個垃圾桶上清晰寫著“干、濕”的字樣,還是有不少居民視而不見,干濕不分。記者還在一些市民的垃圾袋里發現了碎玻璃、刀片、竹簽等尖銳物品,分揀員王付國的雙手上,布滿了橫七豎八的小傷口。“稍不注意就會被扎傷,希望市民千萬不要將尖銳物品放進垃圾袋里。”王付國說。
提交
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江橋鎮浦環路885號,京滬高速公路下,一個鐵門緊閉的院子里,幾乎一刻不停地發出隆隆的機器聲,附近的村民們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只看見裝滿枯枝落葉的卡車開進駛出。
這里是嘉定區江橋鎮樹枝粉碎加工場,枯枝落葉在此變廢為寶,粉碎后或直接鋪灑林地翻耕,入地成肥,或再經過加工用于生產有機肥。
每天,工人老高的工作就是周而復始地將成捆的樹枝放進一臺美國進口、功率達到65千瓦的切枝機,只需三四秒鐘,“吃進”樹枝的機器就會將其“消化”,吐出碎末。這里日均處理的枯枝落葉達到300噸,眼下正值樹枝修剪高峰期,處理量翻倍。雖然這個加工場建了只有兩年,名氣卻已不小。“除了江橋,南翔、黃渡、真新街道等地區的不少保潔公司都將樹枝運到這里。”場長楊文榮介紹說:“要在以往,這些枯枝落葉要么焚燒,要么填埋,我們處理后就鋪灑在生態林內。”
令楊文榮沒想到的是,有人卻盯上了這些垃圾。今年6月,一家綠化工程公司找到加工場,租下場地,雇來工人,在這些被打碎的樹枝碎末中摻入羊糞、葡萄皮等,制作成花草的有機肥,一袋2.5公斤的肥料售價50元。這樣的嘗試,位于徐行鎮的上海永輝羊業有限公司已經先行一步,他們每年通過回收再利用生產的有機肥超過千噸。
相比于枯枝落葉,裝修垃圾更讓人頭疼。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徐行鎮這兩年新建了一些居民小區,裝修垃圾逐年增加,徐行環衛所所長王柏林倒顯得很淡定:“徐行地區產生的裝修垃圾幾乎沒運到過殘渣場。”
王柏林的方法其實挺簡單,就是將其資源化利用。徐行環衛所下屬的藍藍保潔公司租了一塊3畝的荒地用作堆場,根據建設市場的信息尋找下家。就在前段時間,正在建設高標準農田的華亭鎮北新村需要鋪設道路,藍藍保潔公司前后運去了2000多噸裝修垃圾作為基層材料,凈賺了幾萬元。“如果我們將裝修垃圾運往殘渣場填埋,每噸要支付10元,更何況殘渣場已經不堪負荷,現在利用市場,不但節省了一年幾萬元的開支,還減輕了自身的壓力。”這筆賬,王柏林算得清清楚楚。
不僅是裝修垃圾,王柏林的賬還算到了菜皮垃圾。徐行鎮兩個集貿市場原來所有垃圾都囫圇混到一塊,為了激發保潔員的積極性,他們每分揀出一桶菜皮,環衛所就獎勵一元,今年分揀出的菜皮已有250噸。這些原本每噸要支付給垃圾處理廠95元處理費用的菜皮,最后成了“永輝羊業”生產有機肥的原料。
關于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各方都在探索,但仍有諸多問題擺在眼前,比如裝修垃圾資源利用率不高、餐廚垃圾的處理工藝路線尚未明確、缺乏廢品回收資源利用的系統設計等等。王柏林建議,應該由相關部門建立平臺,整合各方信息,資源共享,改變以往粗放的利用方式,打造成熟的回收再利用產業。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