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紙混合著西瓜皮,塑料袋、包裝紙、骨頭和菜葉丟棄在一起,這些在上海市松東路餐飲街隨處可見的垃圾混裝現象,如今即將改觀。近日下午,由松江區中山街道社事科牽頭組織,邀請茸盛物業保潔員進店對服務員開展一對一垃圾分類培訓服務。由此,松東路餐飲街垃圾分類工作正式啟動。
從年初起就狠抓居民區垃圾分類工作,可垃圾減量卻遲遲不見明顯效果,這成了中山街道垃圾分類工作人員心頭的困擾。經調研發現,轄區內的松東路餐飲街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50桶,但干濕垃圾混投混運現象極為嚴重。在環衛公司收運到的其他垃圾中,廚余垃圾實際占到了80%。這部分垃圾本可以單獨清運到有機垃圾末端處置單位,不計入垃圾總量中。而且,餐飲街一天的垃圾量在4噸左右,占街道總量的六分之一。如何做好餐飲街的垃圾分類工作,是解決街道垃圾減量問題關鍵所在。
餐飲街目前共有商戶131戶,餐飲商戶78戶,其中14家為會員單位。了解情況后,街道社事科采取了系列措施,先后約談了餐飲街各商戶負責人,動員商戶自覺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對負責人展開分類知識培訓,并分發了統一采購的垃圾桶。下午,中山街道社事科邀請了居民區的保潔員,會同區垃分辦各餐飲街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到晉盛食府、黃山樓等餐飲店上門服務,現場示范如何分類投放垃圾。活動現場,保潔員示范認真,一一拆分已經混投的干濕垃圾,甚至鉆進垃圾桶撿拾桶底的垃圾。服務員則學得仔細,有的還拿出小本記錄。工作人員介紹,實際操作指導服務將先從會員單位開始,其次是小商戶,最后再對只營業夜市的個別商戶開展。
據了解,經過前期宣傳指導工作,目前餐飲街產生的其他垃圾,已經從4噸降至2噸左右,濕垃圾桶內的垃圾量也升至2噸左右。
編輯:佟婧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