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6-09 09:16
來源:北海市城市管理局
作者:彭 芳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環衛部門每天收集垃圾500多噸,除可回收垃圾外,每天處理垃圾400多噸。目前我市白水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垃圾處理能力每天700噸,若按現狀繼續發展,再過5年,該廠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飽和。
據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生產科科長林偉先介紹,目前,商品過度包裝,食品過度浪費等等造成垃圾大量增加,城市發展很快,建筑垃圾與日俱增。
綠色低碳 減少負擔
垃圾每天產生,垃圾處理能力逐漸趨于飽和。除了擴容垃圾處理廠外,更重要的,是要從源頭抓起,減少垃圾的產生。
對此,環衛部門也在呼吁: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從身邊做起,提高環保意識。
“在食品消費上,要勤儉節約。盡量不用一次性用品。”采訪中,林偉先表明他的看法,首先,生產、流通企業要明確環保意識,提倡低碳生產,限制過度包裝。建立規章制度,從生產、流通、消費環節建立低碳、綠色模式。比如,農副產品凈菜上市,爛菜葉等下腳料就地堆肥或喂豬等,在搞裝修時,將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開。
目前,我市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中,35%-40%是可回收垃圾。但市民都直接將它們與不可回收垃圾混裝丟棄,一些“拾荒者”又到垃圾箱去翻撿,這樣不僅給清潔工增加了勞動強度,還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響人們的健康。
如果從家里就把垃圾分類,環衛部門對垃圾進行分類清運處理,那么,可回收類垃圾就得到回收利用,不至增加垃圾處理負擔。
據林偉先介紹,我國目前將垃圾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包括紙質類、塑膠、橡膠類、金屬類、玻璃類及針織物類;餐廚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果蔬垃圾 變廢為寶
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是全社會的責任,有些市民也已經行動起來。
“盡量不用塑料袋。”市民凌女士告訴記者,去超市,她都自己準備購物袋,在家里,也盡量不用一次性用品。同時,凌女士還將家里的塑料瓶等收集起來,賣給收廢舊物品的。不穿的衣服也分類,將能穿的送給有需要的人,不能穿的做抹布等。
曾女士的做法就更絕了:將果皮、菜葉發酵,做成酵素液,用來做洗滌劑!
據曾女士介紹,她是去年偶然聽說“酵素”一詞,而且還能在家里自己做。去年11月份,曾女士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得知酵素可分為可服用的水果酵素和外用的環保酵素(亦稱“垃圾酵素”),水果酵素多受注重養生的人士青睞。環保酵素則具有強化清潔劑功能、潔凈水體、減少污染、降低電子產品輻射等。
曾女士告訴記者,環保酵素取材廣,做法簡單,只需要以1:3:10的比例,把糖(紅糖或冰糖)、果皮和水混合,裝在一個密封的塑料容器內,發酵三個月后即可過濾酵素液使用,濾出來的渣是很好的花肥。
“既省錢,又減少環保壓力。如果長期用它拖地板,地板會非常亮,很干凈,家里空氣也很清新。”曾女士說,有酵素液的洗碗水,排入下水道之后,還可以起到凈化污水作用。她經常會做這樣的酵素,不但自己用,還送朋友使用。曾女士的母親每天用它洗碗、洗衣服、去廚房油污等。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