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1-05 15:1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鄭巖
目前,在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及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大形勢下,國家加強了對餐廚廢棄物處理的管理力度,各部委投入大量資金支持餐廚廢棄物產業的發展,餐廚廢棄物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是,我國餐廚廢棄物處理技術體系尚未成熟,真正的管理制度及企業還處于摸索階段”,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第115期學術沙龍上,金宜英博士介紹說,同時,他就我國餐廚廢物管理和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產業發展思考進行了深刻解析。
“我國餐廚廢棄物的管理體系逐步完善,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金宜英介紹說,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餐廚廢棄物的資源化管理和利用?!?ldquo;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制定了“十二五”期間餐廚廢棄物處理的發展目標,指出到2015年,全國50%的設區城市初步實現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并不斷完善管理,加強技術路線引導,實現餐廚垃圾專項工程總投資109億。同時,我國積極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在2批共49個城市的試點工作中,國家提出了三個統籌規范行業發展,即收運處統籌、油水固統籌和主體設施、環保設施、監管平臺統籌。第三批試點申報工作的即將展開和全國200余個城市對餐廚廢棄物處理的立項,將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地方層面,約40個城市頒布了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初步建成了一批餐廚廢棄物收、運、處體系,在典型地區逐步實現了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
在介紹餐廚廢棄物的規?;幚砑夹g時,金宜英說,我國目前主要采用飼料化(干熱處理、濕熱處理)、高溫好氧發酵和厭氧產沼技術。他強調,飼料化利用存在同源爭議難以推廣,沼氣化成本高、運行困難,肥料化的市場接受度較差等是處理技術上存在的主要障礙。我國兩批試點工作在工藝選擇上側重厭氧產沼技術,但運行情況并不理想,我國應該充分考慮餐廚廢棄物處理的經濟性,發展以濕熱水解預處理技術為核心,集成廢油醇解、固形物生物發酵、廢水厭氧產沼的無害化資源化綜合成套技術。
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金宜英提出了我國餐廚廢棄物管理及處理的幾點思考:首先在國家管理和標準體系層面,要盡快制定出臺《餐廚廢棄物管理條例》,完善對企業資質的管理和付費、補貼制度,研究制定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和標準體系及運營規范;其次,在城市餐廚廢棄物規劃建設層面,要技術和管理兩手抓,選擇多樣化的技術和相對集中的處理模式,落實責任主體,從源頭控制品質;第三,在技術層面,要實現分類收集、分品質利用和分相處理,突破廢棄油脂利用的管理問題、飼料化的同源性爭議問題和傳統厭氧技術的發展瓶頸是目前技術方面需要解決的關鍵。
他山之石:
美國餐廚垃圾的利用注重源頭減量,其資源化利用形式是:多余的食物在保質期內回送到食品銀行,廢棄食品會轉化為動物飼料、或工業利用、堆肥、填埋焚燒。歐盟與美國一樣,飲食習慣與中國不同,餐廚廢棄物產生量少,但建立了從收集、運輸到處理的完整管理體系;技術上多用于堆肥或與其他生物質廢物共同厭氧消化;對于一些產生源集中、產生量較大且未被懷疑對人體或動物健康有影響的多用于飼料。
日本早期90%的家庭餐廚垃圾進入了比較發達的焚燒系統,2001年推出餐廚廢棄物利用的相關法規后,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據2007年數據顯示,食品垃圾及食品工廠、飯店等的餐廚廢棄物,有43%進入焚燒或填埋系統,26%用于肥料,23%用于飼料。韓國和中國相似,餐廚廢棄物產生量比較大,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利用體系。2005年,韓國餐廚廢棄物飼料化和好氧發酵占資源化利用的80%以上,其厭氧發酵處理設施有9座,處理能力分別在10-200t/d之間,且規模有增大的趨勢,主要由國有企業經營,但總處理能力仍不足5%。
臺灣地區2007年規范了食品殘余物的操作管理,指出人和動物均不能利用的食物才能以其他資源化的方式處理:養豬或飼料化是最有利可行的,堆肥化或肥料化可以普遍采用,特殊情況下采用厭氧消化,而焚燒和填埋是下下策。2008年,臺灣廚余垃圾處理利用方式中,養豬占75.6%,堆肥占23.8%,其它再利用方式不到1%,并向高溫蒸煮養豬、堆肥、飼料化及厭氧發酵生物質能源回收等多元化再利用方向發展。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