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12-06 13:3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鄭巖
2010年,世界上有一半人居住在城市,城市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和城市低碳發展備受關注,能源、交通、建筑和廢棄物處理成為城市低碳化發展的4個重要領域。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作為重要的人為碳排放源,減少這一過程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無論對于生態環境保護,還是對于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本身的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2年11月30日,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主辦的“城市廢棄物低碳化發展論壇”上,清華大學聶永豐教授就“城市廢棄物低碳化發展”問題作了精彩講演。他指出,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經歷了從無害化單一目標到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多目標的發展過程。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危害的日益顯現,控制人為碳排放已經成為迫切要求。低碳化處理將成為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原則之后的重要發展趨勢。
清華大學聶永豐教授
基于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垃圾低碳化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對產生量不斷增大的城市廢棄物的處理和資源化已經變成一個有組織的、專門和復雜的活動”,聶永豐介紹說,城市廢棄物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對廢棄物的收集、運輸、處理及設施、運營活動、填埋場善后工作的監管,涉及資源化處理處置的全過程,單純的技術選擇以及設施已經不能解決問題。在這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中,低碳化不僅和垃圾處理的投入、技術和過程有關,還與資源回收利用、原料的開采、運輸、制造及廢棄物的利用有關。聶永豐指出,將傳統的生命周期方法用于廢棄物管理,單純的強調碳減排,忽略廢棄物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須在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的基礎上考慮低碳化。
垃圾管理的低碳化策略
就減排而言,聶永豐介紹說,源頭減量、廢品回收、堆肥、焚燒、填埋等生活垃圾管理環節各有利弊。源頭減量和廢品回收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森林碳儲存,對碳減排具有較大貢獻;堆肥增加了土壤的碳儲存,但存在溫室氣體的機械排放和運輸排放;單純的焚燒沒有熱能利用,不能實現碳減排,但焚燒發電實現了熱量利用,避免了燃煤發電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機械排放和運輸排放,從而實現碳減排;填埋即是碳排放源也是碳減排的方式。由此可見,焚燒發電減排效果明顯,填埋的單位減排成本小。國外減排經驗顯示,填埋垃圾需經過預處理減少有機物含量,禁止原生垃圾填埋,實施“資源回收+焚燒回收能量+殘余惰性填埋”的生活垃圾處理和減排方案。
據此,聶永豐提出,生活垃圾低碳化管理策略是:回收生活垃圾中的可用物質;利用分類收集的有機物質進行堆肥或者厭氧發酵產沼回收能源;利用垃圾中可燃物焚燒發電供熱;收集提純填埋氣并回收能源;減少填埋過程中的甲烷排放;避免或減少生物質廢物填埋;降低廢物處理過程的能耗。
我國城市廢棄物處理戰略及技術路線
聶永豐指出,目前我國生活固體廢棄物是多部門管理,由兩個體系負責城市固體廢棄物的收集處理和利用:一個是由商業部負責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和住建部負責的垃圾處理系統;一個是商業部和發改委主導,以城市社區回收站點為基礎,集散市場為核心,加工利用為目的的三位一體的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網絡體系。由于這兩個管理系統的制約,我國垃圾處理存在資源回收價值低,含水率高,運輸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填埋氣體、沼氣、臭味氣體,分解難、熱值低、改造困難等不利于減排的問題。因此對于資源回收,我們的目光不應只局限于行業內,而應站在全國的角度,將垃圾管理的重點由垃圾回收轉移到減排處理上。
“我國垃圾管理要在實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的基礎上,實施低碳化原則”,聶永豐強調,城市廢棄物管理應該與國際戰略接軌,從廢棄物的產生、回收利用、回收能源、填埋的全過程考慮,實施集群戰略:即盡可能避免、減少產生廢棄物,盡可能回收廢品、直接利用;盡可能生產其他產品(堆肥、厭氧消化、有機垃圾循環利用);盡可能對可燃物進行焚燒處理;對不能進行其他處理的垃圾進行填埋處理。在該戰略的指導下,明確各地區特定的垃圾處理技術路線,重視廢品回收利用;加強以市場為主導的廢棄物管理系統的功能建設,強化政府主導的垃圾經營處理系統對垃圾含水率的控制和廚余垃圾的回收;將大部分地區的垃圾焚燒處理和局部綜合處理相結合;重視填埋作為垃圾最終的處理手段重要性。
聶永豐教授將在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固廢戰略論壇”上,與大家分享垃圾焚燒處理方面的熱點話題,敬請關注!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