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7-02 10:42
來源:江蘇省審計廳
作者:趙君
日前,為進一步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步伐,減少秸稈焚燒現象,保護生態環境,徐州市審計局對今年財政投入的3355萬元“秸稈綜合利用專項資金”進行了績效審計調查,審計結果表明資金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10畝小麥秸稈可以產生經濟效益7萬元,或許很多人不會相信。“我可舍不得將這么好的資源白白浪費了,還指望這些麥秸給俺創造財富呢!”徐州市泉山區桃園辦事處陳莊村的村民老楊對前來進行審計調查的審計組如是說。談起小麥秸稈循環利用,老楊十分感慨,以前,村里焚燒秸稈現象嚴重,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還浪費了麥秸資源,這兩年收到財政補貼資金后,村里搞起了利用小麥秸稈栽培食用菌的項目,在麥收期間,把村民丟棄的麥稈貯存起來,粉碎后加入水、石灰、牛糞等原料,經過高溫發酵后成為營養基,利用大棚接種裝袋發菌,每個大棚平均產值在7萬元左右,每畝小麥秸稈可實現價值7000元以上。在大戶帶動下,今年陳莊村在食用菌基地共建成食用菌大棚185棟,可實現年轉化麥秸稈近5000畝,陳莊村現有麥地900畝,遠遠無法滿足基地需求,種植戶都獲得不錯的收入,真正實現了小麥秸稈循環利用。
而同時在今年的“三夏”,徐州市銅山區單集鎮積極引導農民禁燒秸稈,采取補貼養殖場高價回收青貯秸稈、麥秸氨化、秸稈直接還田、高溫積肥等方法,變廢為寶,既杜絕了焚燒秸稈現象,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養殖業發展。可以說,如今在徐州,秸稈的綜合利用已然成為了一種新風尚。
審計調查表明,2012年,徐州市按照“1+x”,即以秸稈機械化還田為主,結合其他多種形式利用的模式,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3355萬元的專項財政補助資金按照項目化管理,主要用于了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秸稈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和收貯點等項目建設。通過項目建設,市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面積可達285.4萬畝,還田率達到38.5%,秸稈綜合利用效果逐步提高,實現了 “多方共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編輯:趙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