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6-11 13:5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谷林
在政策支持下,餐廚垃圾市場發展迅速,其間問題也愈受關注。6月9日,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11期固廢戰略沙龍在中國水網召開,近20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就餐廚垃圾處理相關政策、市場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集思廣益,以期厘清市場問題,促進行業發展。
在2011年發改委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餐廚垃圾處理處置得以快速發展。根據5月出臺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重點抓好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積極推動設區城市餐廚垃圾的分類收運和處理,力爭達到3萬噸/日的處理能力。市場前景受到行業一致看好,在此前后,33個試點城市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很多企業開始攻城略地。市場逐步火熱的同時,其背后諸多的問題也引發更多關注:處理方向不明確、技術路線亂戰,首當其沖。該如何認識并進行餐廚垃圾的技術路線選擇?餐廚垃圾管理中存在哪些問題?政府應如何支持市場發展?如何利用市場機制促進餐廚垃圾處理處置市場化發展?企業如何實現市場參與?
第11期固廢戰略沙龍現場
就此話題,6月9日,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11期固廢戰略沙龍在中國固廢網新址召開。中國城建院總工徐海云,北京市環科所所長、原市政管委固廢處副處長衛潘明,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偉,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任連海,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李秀金,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鄭國砥,北京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管理中心科技辦主任張全紅,以及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于家伊,桑德環境副總經理李天增,中持綠色副總經理邵凱,北京馳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工朗銳等近20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出席沙龍。
圍繞基本話題,大家認為:
1、餐廚垃圾之所以成為問題主要是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從行業的角度,技術路線不清晰是市場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
2、餐廚垃圾處理處置市場發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和推進。在資金之外,政府應該主導并鼓勵進行相關技術研究,深入研究各技術路線的利與弊,可建立相關技術處理的示范工程,探索相對可靠、穩定、成本合理的技術方向和技術工藝;
3、技術路線的探索與選擇是個發展的過程,應允許百家爭鳴,不能“一刀切”地人為堵死某些方向,也不能在各種技術和方向尚未成熟之際,去引導和主推某種方式。以飼料化方向為例,很多與會者人為,作為我國傳統的處理方式,餐廚垃圾處理飼料化方式有其存在的歷史過程和合理性,農業部等相關部門不能因為一些可能性地風險就回避在此的相關管理責任,不發許可證,不僅堵死了相關行業企業的發展之路,其實也將堵死飼料化方式的探索之路。部分專家認為,如果嚴格控制飼料化過程中的消毒等環節,控制飼料化養殖對象,這種傳統方式應該值得進一步研究。
4、在發展模式方面,餐廚垃圾的處理處置,應該堅持“從末端產品出路倒推處理技術路線和工藝選擇”。無論是飼料化抑或肥料化,都與農業密切相關,所以餐廚垃圾處理處置應該積極探尋并推動獲得農業部的支持,實現與農業技術的結合。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中國固廢網后續相關專題及報道。
編輯:趙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