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6-06 11:0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寧
6月5日,世界環境日,今年環境日的主題是“綠色經濟,你行動了嗎?”而中國主題與世界主題遙相呼應,為“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時至今日,以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為前提的綠色消費越來越被人們所提倡,許多人在世界環境日這天提出,少買一件衣,少開一天車等口號。綠色消費,不但應該在環境日加以宣傳,更應該成為人們一種新的消費理念。
綠色消費的范圍
綠色消費既包含綠色產品的使用,同時也包含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合理、有效使用以及消費的同時對生存環境和物種的保護等方方面面。
簡而言之,它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綠色產品,即無污染有助健康的產品;第二層次是可持續消費觀的建立,消費過程中追求健康舒適的同時,也應注重環保,節約能源和資源。第三層次是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理處置,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英國1987年出版的《綠色消費者指南》中,將綠色消費具體定義為避免用下列產品的消費:(1)危害到消費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2)在生產、使用和丟棄時,造成大量資源消耗的商品;(3)因過度包裝,超過商品本身價值或過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費的商品; (4)使用出自稀有動物或自然資源的商品;(5)含有對動物殘酷或不必要的剝奪而生產的商品;(5)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有不利影響的商品。
“非綠”的消費行為有哪些?
包裝品的過度使用
一些人日常購買商品時,習慣買成裝商品而不是散裝商品,明明一個方便袋就能裝滿的時候卻要用兩個袋子。而這些包裝品,正是生活垃圾的前身,據統計,目前中國包裝廢棄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的1/3,而在體積上更達到1/2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包裝制品正急速包裹著我們的生活。因此,如果消費者能減少購買過度包裝甚至是豪華包裝的次數,這樣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節約了消費成本,經濟實惠。
餐館點餐的浪費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請客吃飯也是常有之事。“好面子”的國人請客時為了不顯得主人小氣,大多點餐的數量超過了就餐者可食用能力,造成了剩余大量餐廚垃圾。餐廚垃圾一直是困擾著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的難題之一。由于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研究表明中國餐廚垃圾的水分含量與歐美等國家相比,高出很多,這也就加劇了餐廚垃圾的處理難度。筆者認為,餐館就餐時避免浪費,減少餐廚垃圾的產生,這與請客吃飯、禮尚往來相比,更應是國人的美德。
電子產品更換過頻
電子垃圾是危害環境的“殺手”之一。據了解,我國電子垃圾產量僅次于美國,是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產生國。電子垃圾主要包括廢棄電池、廢舊電子線路板、廢棄電腦及家電(電視、冰箱、打印機、手機等)。電子垃圾與其他垃圾相比,更難處理。比如電腦元件中汞、鉛、砷、鉻等有毒物質,電視顯像管,冰箱發泡劑、制冷劑等都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目前,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電子產品的購買力大大提高,同時也就造就了不必要的浪費,頻繁更換手機、電腦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其實,如果能夠把一些可用電子垃圾回收利用,也不失為電子垃圾資源化的一個良策。一方面,經濟能力有限的人可以購買二手電子產品;而另一方面,電子產品更換過頻的人也可以利用網絡、報紙等媒介,將自己不使用的物品無償或有償轉讓給其他人。這樣既實現了電子產品的二次使用,也能夠減少電子廢棄物的產生量。
化學制品的大量使用
化學制品融入水中,污染河流,融入土中,污染土壤。如殺蟲劑、清潔劑等化學品都會對環境造成損害。同時,一些化學品也會對人類健康造成損害,研究發現,化妝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劑、漂白劑等都可導致接觸性皮炎。為了自己的健康和環境著想,應盡量減少化學品的大量使用。
其它一些“非綠”的消費行為還包括頻繁使用一次餐具,食用野生動物,大量使用非節能設施等。200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開始施行。循環經濟,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也就是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活動的總稱。綠色消費既是符合循環經濟發展思想的最佳消費,也是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對于綠色消費,不應該只在環境日提倡,而應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習慣。這種習慣小到從身邊做起,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大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是一種消費觀,更是一種健康生活的理念。因此,綠色消費,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參與進來的行動。
本網綜合報道
編輯:趙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