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期待產業化的盛宴——年度回顧與展望

時間:2011-01-30 09:32

來源:中國固廢網 鐘為鳴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歲,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端之年。在這歲月更替之際,回首中國固廢業走過的歷程,感受行業發展脈搏,我們有理由期待新的一年將會掀開固廢產業化盛宴的帷幕。

  服務需求——城市化進程繼續催生
 
  城市垃圾是城市化發展的產物,不同的城市化階段和城市化模式,必然伴隨不同形式的垃圾問題。中國的高速城市化進程仍在持續,在超大型城市人滿為患之際,二線三線城市繼續放開進城的限制,城市居民人口繼續高速增長。由此,城市垃圾數量的激增。2000年至2009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年增長率為4.9%。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與人口數量、居民生活消費習慣等因素緊密相關,預計今后10年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將按年均3%~4%的速度增長,2020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量將達2.5億噸。按照規劃,我國到2020年才將實現城市垃圾零增長,但任務十分艱巨。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立比較完善的生活垃圾減量、分類、運輸、處理處置體系,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其中36個大中城市達到90%。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09年全國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約1.16億噸,無害化處理率約69.91%。差距明顯,垃圾處理市場需求巨大,垃圾處理行業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公民意識——覺醒與理性化
  近年來,反對垃圾處理場建設,尤其反對垃圾焚燒項目建設的事件風生水起,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焚燒事件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和焦點。對于垃圾焚燒項目的建設,當地民眾幾乎是到了懷疑一切的地步:政府的選址決策程序、焚燒設施的規劃、環境影響的評價、焚燒技術的選用、二惡英的檢測等等。以至于垃圾焚燒廠的選址與建設已經成為了典型的公共決策危機。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轉機。2010年關于生活垃圾焚燒的全民大討論,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逐漸得到正確認識和評價,政府、專家、公眾、媒體對垃圾焚燒的問題實現了理性回歸。關于垃圾焚燒的技術本身的爭議已經弱化,社會的關注更加偏重于垃圾焚燒的規范化設計、建設、運營和監督管理。大家意識到,垃圾焚燒的關鍵問題并不是技術問題,還跟政府監管水平、監管力度和監管決心有很大關系。一些經濟發達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市,積極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
 
  管理政策——加強規范化和鼓勵引導
 
  2010年,國家固廢管理有關部委發布了6項政策法規,分別是:
  ●《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2010年版)》(2010年第6號公告);
  ●《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指南》(建城[2010]61號) ;
  ●《關于組織開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0]1020號);
  ●《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國辦發〔2010〕36號) ;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政策大綱》;
  ●《關于加強二惡英污染防治指導意見》(環發[2010]123號) 。
 
  此外,還頒布了《生活垃圾焚燒廠評價標準》、《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項目建設標準》、《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程技術規范》等11個標準和規范。這些政策、標準的出臺,旨在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建設、運行和監管工作,促進固廢產業的規范化發展,鼓勵我國環保設備的研發,提升環保裝備水平。
 
  另一方面,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36條),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市政公用事業建設,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城市供水、供氣、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等領域,支持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的改組改制,具備條件的市政公用事業項目可以采取市場化的經營方式,向民間資本轉讓產權或經營權。
  
  技術選擇——在爭議中尋求共識
 
  從客觀來看,我國固廢行業仍然處在產業發展的初期,技術路線顯得混亂,爭議難免。固廢處理處置技術路線的爭論仍然持續著。但在2010年度中,已經看到這種爭論的積極效果,就是逐漸形成一些共識,即應根據當地的土地資源稀缺情況、垃圾處理量、處理要求、經濟發展狀況、居民偏好等多方面因素來確定,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選擇。
 
  在土地資源緊張、經濟發達的地區,選擇垃圾焚燒處理技術是適宜的。而在土地資源豐富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衛生填埋是合適的處理工藝。國內現在提倡垃圾分類,但真正做到很好的分類,需要較長時間。即使分類做得好,最終仍然有綜合混雜的垃圾需要處理。根據國外發達國家走過的歷程看,核心技術為好氧堆肥發酵的垃圾綜合處理工藝也有較大發展空間。
 
  商務模式——走向規范和成熟
 
  一直以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以政府投入為主。隨著市政公用行業改革的深入,在城市水業市場化改革探索前進取得重大進展、商務模式逐步成熟之后,城市固廢處理的商務模式也趨于成熟和規范,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多元化的投融資、建設和運營的大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采用非政府投資方式建設運營的垃圾處理設施已經有100座左右,約占全國設施數量的20%。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受國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勵,已經形成了BOT、TOT等多種投資建設模式并存的格局。

  固廢處理產業化發展至今,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逐漸形成,成為行業發展的積極推動力量,其中垃圾焚燒發電、醫療垃圾委托收集、集中處理首先在產業領域獲得發展,成為產業主流。此外,從2011年1月1日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要求國家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實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制度;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實行資格許可制度;國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等。可以預期,在“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子電器廢物的產業化發展也會邁上新的臺階。

  當需求客觀擺在這里,當投融資引導政策打開資本的閘門,當民眾的認識更趨理性,當技術選擇有范式可循,當商務模式為資本市場所接受,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固廢產業化盛宴的帷幕就要開啟!

編輯:張倩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