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固廢網訊 11月27日上午,在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0固廢戰略論壇”上,清華大學王凱軍教授發表了題為“我國城市固廢處理技術管理體系和路線圖的思考和實踐”的精彩演講。
王凱軍介紹,我國的固廢處理技術管理體系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技術支撐系統、技術評估系統和技術示范系統。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技術主要有填埋、焚燒、回收及堆肥,與歐盟2010年發布的垃圾處理工藝應用比例對照,我國的城市垃圾有1.3%用于堆肥,而歐盟的該數據為17%,其中2%采用厭氧發酵;垃圾焚燒占總體的6.7%,而歐盟達到20%。據此,王凱軍認為,提高堆肥和焚燒比例是城市垃圾處理的有效途徑,同時,他提出城市固廢處理技術管理體系發展的幾條路線:
第一條,延續當下的主要處理途徑,大力推行源頭減量化進程,推動混合垃圾的厭氧發酵;第二條,混合收集、建立集中的垃圾綜合處理廠(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有機廢物采取堆肥處理方式,可燃性垃圾進行焚燒或氣化處理,其他垃圾進行填埋;第三條,分類集中收集,建立分類垃圾處理廠,這也是王教授重點推薦的路線,他認為,家庭的垃圾分類收集收效一般,更應注重總體的分類集中收集,加大源頭控制,垃圾干濕分離。同時他也指出,未來的垃圾處理應更加注意解決重金屬污染問題、沼液的后處理問題、產品出路問題、混合收集集中處理的技術及成本問題等。
王凱軍在演講中也指出,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他對照2000年與今年新出臺的《技術指南》認為,主要是在名詞上簡要修改,變化甚微,這也反映出管理部門的工作欠缺。尤其是在六里屯事件發生后,政府更應加大管理力度,對城市固廢處理提出更高要求和更有效的指導。(成楊)
編輯:成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