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去年底,我國有三千多萬農戶使用了沼氣池,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開始投資建設大的沼氣工程。那么,沼氣工程建設欣欣向榮背后是否也存在問題呢?近日,在環保部主辦、清華大學與中國水網總承辦的農村(村鎮)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和來自一線的地方政府官員直抒胸臆,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
沼氣工程的建設,對改善當地環境,優化當地農田結構,促進當地的畜牧業、種植業的發展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般來說,治污與能源供應是農村建設沼氣池主要考慮的問題。國務院4萬億拉動內需政策中提到“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根據農業部發布的《全國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規劃》,到2010年,全國將有4000萬農戶使用戶用沼氣,達到適宜農戶的30%左右;全國規模化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總數達到4700處左右,達到適宜畜禽養殖場總數的39%左右。全國4000萬戶農村戶用沼氣,每年產生約154億立方米的沼氣,相當于替代2420萬噸標準煤的能源消耗和1.4億畝林地的年蓄積量,農民每年可增收節支200億元。
沼氣池凈化污水技術發展到現在有接近30年的歷史,這個技術首先是借鑒農村沼氣池和三格化糞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技術有很多優點,一是投資分散,投資主體是業主,誰修住宅,誰同時配套建設生活污水凈化池;二是不耗能源,運行費用低,甚至無運行費用;三是跟三格化糞池比較,它的物理產生量很少,按照現有的處理一年只需清槽一次就夠了;四是節約用地,地上可以構筑一些景觀等。近年來,沼氣池在南方地區發展很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每年增加的數量都超過一萬處,
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啟春介紹說,發展比較好的南方省市是四川、重慶、江蘇和浙江,起步比較快的,還包括江西、福建等等。去年四川發生地震災害,專家考察發現,臨時安置房處理當地生活污水主要是采用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建設速度非常快,效果也比較明顯。
許多地區建設了沼氣池之后,閑置的情況比較明顯。因為沼氣池要定期的清渣,費勞力。其次,建設沼氣池的時候人們都設想的很好:凈化了污水,又提供了沼氣能源,但是一般四頭豬的糞便產生的沼氣,才能滿足一家人做飯方面的能源需要,而現在農村家庭大都沒有這么大的糞便量。第三,管理上的問題,沼氣池的長期運行需要管理,廢渣也需要處理后才能使用。并且,北方地區是否適合大建沼氣池項目在專家們中間也存在爭議。
有位因工作關系經常去跑農村專家現身說法,“對農村來說,沼氣是很好的技術,在解決農村污染方面,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很多養豬企業的老板告訴他,國家補貼后,豬場沼氣池建好了,可是基本上都沒有用。原因一是成本高;二是不好用,也有一些清渣的危險;第三,夏天氣溫高,產生氣體太多,到冬天冷的時候又不足;主要是這幾個原因。這位專家建議,國家政策制定上要因地制宜,不同技術要共同應用在農村污水處理上面,以解決單一技術可能產生的問題。
來自廣西環保部門的官員說,沼氣技術是非常好的一個技術,對于解決農村的人及畜禽的糞便,確實有非常好的處理效果。但是,隨著農村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以后,家庭養豬都受到很大影響,很多原來有沼氣池的農戶現在沼氣池都停掉了。這是個問題:一方面在大力推廣,另外一方面又在逐步停下來。他認為,沼氣池對于高濃度的污水來說,是好技術,但是對濃度比較低的污水,處理效果很難發揮出來。另外,還有它處理污水的排放標準的問題。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使國家在沼氣池建設方面的投入發揮實際作用,使農村環境得到改善,又讓農民獲得能源利用方面的便利呢?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的看法是,農村沼氣發展應當規模化,而不是作為單一的附屬,分散的使用;另外,因為沼氣池平時都是普通農村家庭成員使用,它的可靠性、穩定性更重要。他實際觀察過一些項目,總的感覺是“這些東西都是用來參觀的”,言下之意是,那些項目可能不是從實際用途出發建設的。萬若(北京)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張健博士表達了類似觀點,他還介紹了國外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即規模化建設沼氣池,并用來發電,電力再進入電網銷售;這些,需要統一的渠道來管理,把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都考慮在內。還有位專家建議,把公共廁所和沼氣池連接起來。公共廁所有些是沖水式的,可以搞成旱廁,只要設計一個三角式的蹲坑,把防臭的問題搞好——連接起來以后很多問題就解決了。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凱軍教授說,將在農村生活污染防治方面制定技術路線,一個是源分離的技術路線,另一個就是關注沼氣相關的東西怎么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什么呢?因為現在農村污染治理,最大的投入就是在沼氣這一塊,這是農村的基礎設施,改廁當然也是必須的,但是不見得改完就能最終達到處理目的。他說他覺得沼氣池設施是一個非常大的資源,現在號稱有2200萬處沼氣池,即使每年可能要退回一部分,這個量也是相當大的。我們要了解沼氣池在污染治理方面的貢獻,也要解決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稍微富點的農戶已經不養豬了,一頭豬的排污量相當于十個人,甚至更多,如果不養豬,以前建設的沼氣池就難以為繼。現在沒有更好的辦法,雖然有用秸稈的,但是它的普及量非常少,相關的技術問題也沒有解決。相反地,這個設施如果是新建的,是比較好的,家庭的垃圾、糞便、廢物等的處理可以利用這個設施。但是,要研究怎么來利用,也就是說,有可能十戶甚至二十戶只用一個沼氣池就夠了。沼氣池應該說是農村基礎設施中非常好的一個資源,而且農業部不斷地在推動,下一步計劃是全國4000萬戶農村戶用沼氣。
隨著中國村鎮建設發展速度加快,面對村鎮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的趨勢,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作為行之有效的分散處理方法將有很好的發展應用前景。胡啟春說,目前全國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的數量已達到相當規模,尤其是以四川、浙江和江蘇等南方省份發展較快。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該技術正在走向成熟,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成果。但是除了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沼氣池沒有解決的問題是管理方面的問題,農村的管理服務的東西沒有解決,還有下一步沼渣、沼液怎么來處置目前也沒有辦法解決。王凱軍認為,這是目前沼氣池治污方面最大的障礙。 (中國固廢網 全新麗)
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