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11-13 17:21
來源:中國固廢網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也在急劇增,在11月13日召開的2008中國固廢高級論壇中,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徐文龍院長介紹,2007年,我們全國652個城市有1.52億噸左右的垃圾排放量,而實際的排放量可能要高20%到30%左右。大量的垃圾需要處理,以我國經濟及技術發展狀況來看,雖然焚燒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但填埋還將是未來垃圾處理的主流模式。但是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以及由于管理不當等問題造成的臭氣也使其周圍的居民對垃圾填埋場抱有極大的成見,都不希望垃圾填埋場建在自己居住的小區周圍。同樣,垃圾焚燒也由于廢氣中可能含有的二惡英的致癌問題也使其選址成為極大的問題。
徐文龍說,盡管在許多發達國家,如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城市垃圾焚燒發電廠都建設在市中心,執行嚴格的環保標準,同時便于熱能的充分利用,如實行熱電聯產等。但是在我國,由于對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技術和焚燒廠運營的信心不足,我國對垃圾焚燒廠的選址進行了較為嚴格的限制。
2008年9月,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環發〔2008〕82號,強調“除國家及地方法規、標準、政策禁止污染類項目選址的區域外,以下區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類項目:城市建成區;環境質量不能達到要求且無有效削減措施的區域;可能造成敏感區環境保護目標不能達到相應標準要求的區域?!辈⒁蟆靶赂臄U建項目環境防護距離不得小于300米。”。這對于本來就困難重重的垃圾焚燒發電場選址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7月份新發布的《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幾乎是世界上最嚴厲的標準,如果按這個執行的話,垃圾填埋廠的運行投資成本要不斷加大,要普遍達到一級的標準,徐文龍說。另外,他提出,我國目前大約有50%的填埋廠面臨著封廠,今后一些新的填埋廠建設會不斷增加。這些新增的填埋場都面臨著選址難的問題。
一方面,我們在不斷地產生垃圾,而另一方面,我們對于我們自己產生的大量垃圾又敬而遠之,都不希望建在家門口。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進峰博士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說,其實垃圾選址難的問題,或者說居民對垃圾處理場的抵制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垃圾處理面臨的一個問題,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20年前也曾遇到,最典型的就是德國80年代的垃圾處理危機,這種沖突經歷了整整的十年時間。在美國也是一樣,1987年到1991年期間也因為公眾的反對,導致100多座垃圾焚燒廠建設最終取消。
與會的很多專家都指出,民眾對于垃圾處理場的抵制,一方面體現了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加,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們現在垃圾處理中存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也許,垃圾處理場選址問題的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固廢網 武紅霞)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