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報告顯示,中國可再生能源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基本條件,前景良好。其原因如下:
巨大的潛在市場
中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能源供應不能充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全面小康建設的推進,必將對能源供應提出新的要求。同時,我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61%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每年要消耗6億多噸標準煤的能量,其中一半的能源是靠作物秸稈和砍伐樹林獲得,這使得生態環境變壞,荒漠化加劇。因之,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既可滿足這些地區人民基本生活用能的需要,又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所以,客觀上的迫切需求為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雄厚的資源基礎
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品種齊全,數量多,資源基礎雄厚。我國小型水電(指≤5萬KW的水能資源)的可開發量為1.2億KW,目前僅開發了1/4不到;全國陸地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相當于24000億tce,如果按陸地面積的1%、轉換效率平均按20%計,一年可提供的能量達48億tce,比2000年全國商品能源消費量(13億噸)還多35億噸;我國10m高度層的風能總儲量為32億KW,實際可開發為2.53億KW,加上近海(1-15m水深)風力資源,共計可裝機容量達10億KW;生物質能資源也十分豐富,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量每年約有3.0億tce,薪柴資源為1.3億tce,加上城市有機垃圾等,資源總量近7億tce。此外,還有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可供大規模長期開發利用。
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取得顯著進展。從總體上看,從1990年到2000年10年間的開發利用量由17Mtce增加到37.2Mtce,平均年增長率8.15%。各種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小水電處于穩步發展的態勢,在能源供應中目前位于首位,占78.0%;生物質能開發以沼氣為代表呈現加快發展的趨勢,“九五”期間的發展速度達到年增6%以上,占能源供應量的8.9%;太陽能利用得到快速發展,在能源供應中占10.32%,居第二位;風能開發利用量仍很小,但發展速度很快。
技術開發取得新進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一是興建了一批國家試驗基地,培養造就了一批科技人才,獨立研究、開發和創新能力大大增強;二是涌現了一批商業化技術,如小水電、太陽熱水器、微型風電機和地熱供暖等;三是相當一批技術已進展到商業化的初始階段,如大型并網風電機組、大中型沼氣工程、戶用光伏系統等;四是一大批尚處于研究開發和試點示范的技術發展態勢良好,進展順利,并不斷獲得新的成果。
上述這一切都凸現了可再生能源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前景。
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