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7-11-28 14:55
來源:中國固廢網
此次活動在北京、天津、上海、廈門、南京、杭州、昆明、合肥等城市同時進行。通過一天的超市塑料袋收費活動,推廣“節約”“善用”以及“污染者自負、環境有價”等環保理念,向廣大民眾宣傳“綠色包裝”,以減少由于包裝物的過多生產和消費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在合作超市,每個消費者購物時如需使用超市提供的塑料袋,需向商家支付一角錢/個的“環境成本”,目的在于利用經濟手段鼓勵消費者少用或再利用購物袋,以此來減少塑料袋的使用。活動當天,參與的超市將對塑料袋收取的費用進行匯總,然后將其捐贈給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用于治理環境。
在北京,參與活動的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校園內,學生們紛紛在“綠色包裝我選擇”的倡議橫幅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校園超市在11月28日這一天停止發放免費的塑料袋。宜家當天在采取塑料袋收費舉措的同時,環保志愿者與宜家員工一同向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宣傳塑料袋的危害,以及宣傳盡量購買可重復使用的環保購物袋,宜家當天設定塑料袋使用量減少50%的目標,并承諾將當天減少出售塑料袋的貨款全部捐贈給指定的基金會。
在昆明,當地環保組織云南生態網絡在昆明市政府的支持下,全昆明市大型超市,統一在11月28日采取塑料袋收費行動。這樣的行為證明,各方的支持,包括政府、超市和民眾,是在未來減少塑料袋使用方面不可缺少的。
目前,塑料袋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塑料袋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源,丟棄的塑料袋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已成為當前環境治理的重點難題之一。盡管少生產1個塑料袋只能節約約0.04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1克,但由于塑料袋日常用量極大,如果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節能約1.2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1萬噸。
塑料袋濫用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于公眾不知道其危害,而是因為其方便、功能、免費等。人們正處于“知道塑料袋濫用有危害,但仍使用”的困境。政府應當做的是,創造能夠鼓勵和推動人們采取環保行為的社會和經濟系統。塑料袋收費就是通過經濟手段,起到這個作用。
塑料袋收費是利用經濟手段有效控制塑料袋消費需求的一種措施。在國外一些國家已采用,并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國內也有幾家超市開始采取此措施,對減少塑料袋消費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此措施的最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源頭控制,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來預防環境破壞,其主要目的而并非在于通過收費來彌補環境治理的成本。
此次行動呼吁社會上有更多超市能夠關注,改變消費者過多依賴一次性用品的消費方式。推動相關部門在塑料袋使用、管理及商品包裝方面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法規和制度。塑料袋征收環境稅的措施,不是為了增加商家的利潤。活動發起組織同時還倡導政府應建立環保基金,收費所得由該由環保基金管理,并用于解決白色污染等環境問題。(李建軍)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